本帖最後由 mr2907 於 2011-4-2 05:46 PM 編輯
+ _) \: f$ }0 N0 e0 M' I/ R- f c" J: c6 X% ^4 p0 t3 A( Z4 o/ Q
從高處看大澳水鄉,更能看清棚屋的面貌和房屋結構,潮漲時,棚屋像浮在水上。 行山兼看飛機,這條海岸線山徑是不錯選擇。 香港有八種紅樹,這裏已經可找到四至五種,在前往下一站的路上看紅樹,它們分佈層次分明。 馬蹄蟹「盔甲」上的倒U形,看起來的確像馬蹄,牠們會不斷脫殼超過10年。(梁永健提供) 血桐的葉片像大象耳朵,故它英文名為Elephant's Ear。 地衣是世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而且生長速度極之緩慢,據說每100年才生長1毫米。 坤叔蠔餅(前,$55),鮮味香口,再配一碗自家煲製綠豆沙(後,$10),正好清清蠔餅的熱氣。 深屈灣環境優美,遇天氣好,海天一色。 嶼北界碑是英軍用以標示新界租借地的界線。 樣貌趣致的清白招潮蟹,像韻律泳手般表演。 印度薄餅散發蝦醬味,初初覺得有點怪,但愈吃愈好味。 左面是棚屋,右面是寶珠潭,風景美不勝收。 (明報製圖)
1 v! X1 e! k: N$ Z公仔箱論壇第1站 東涌灣泥灘——Hi!招潮蟹彈塗魚 從逸東起步,沿侯王廟方向走,一會兒便來到東涌河河口處。東涌河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報章上,全因東涌河是香港少數沒有被大規模人工化的河流,從河源到河口,大部分地方仍保留天然面貌。 天然東涌河保原貌 河口旁邊,你可看到一片寧靜而優美的泥灘,退潮時,泥灘達5至6個標準足球場般大小,隨意在泥灘上走走,或蹲下來細看,不難發現雄性招潮蟹在揮舞大螯捍衛領土,彈塗魚則伏在石頭上曬太陽。對岸是赤角的填海部分,遠處不是建築物,就是一支支像長頸鹿的工程吊臂,以景觀角度而言,大煞風景,不過,正因為對岸填海,反而有利泥灘形成。香港地理學會副主席Anthony解釋﹕「因為對岸填海興建機場,這處像遮蔽了的海灣,讓泥沙容易沉積。未填海之前,海浪能直接上泥灘,泥沙會被海浪帶走。」不過,據政府2007年發表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這個泥灘最後都會被填海發展。 ★必看﹕紅樹「霸地盤」 紅樹看得多,但高處看紅樹,感覺完全不同。東涌河河口沿岸一帶長滿海漆(學名﹕Excoecaria agallocha)、秋茄樹(學名﹕Kandelia obovata)、木欖(學名﹕Bruguiera gymnorhiza)、老鼠(學名﹕Acanthus ilicifolius )等多種紅樹,形成一大片紅樹林。它們高度有別,外形不同,但從高處看,紅樹排得整整齊齊,「因為牠們生存條件不同,故各自有自己的『地盤』,你會看到最近海岸的是木欖和秋茄樹,較後位置生長的是類紅樹鹵蕨(學名﹕Acrostichum aureum)。」Tony詳細地解釋。宏觀看,整個紅樹林看起來層次分明,很有規模。 第2站 頭——魚苗蝦仔幼兒園 沿石屎小徑一路走,下一站就是頭。頭村是歷史悠久的古村,與許多鄉村一樣,村民大部分已搬往市區或移居海外,村內有一列古舊青磚屋,門前貼有門神和對聯,你可從中了解到村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文化。頭最美的景色,莫過於對出泥灘,又是泥灘?沒錯,不過這個泥灘比東涌河口那邊的有更高生態價值。這裏是有馬蹄蟹出現紀錄的泥灘,在極低潮的時候,泥灘南面,可看到海草,精緻美麗的彩螺、魚苗和蝦仔在海草上自由自在活動。 ★必看﹕馬蹄蟹 藍血「老古董」 或許你未見過馬蹄蟹(學名﹕Limulus polyphemus)的野生真面目,但對牠也不會陌生。馬蹄蟹常被西貢酒家拿來做「真人show」,雖然牠的名字叫作馬蹄蟹,但與蟹沒半點關係,牠其實是蜘蛛和蠍子的親屬。 馬蹄蟹在地球上存在超過四億年,曾在香港十分普遍,但因城市發展,環境污染等問題,令牠們的數量愈來愈少,幼馬蹄蟹現在只在后海灣和大嶼山一些海灘及泥灘上出現,成年就返回大海,頭灣是有牠們出現紀錄的地方,但能否看到,也要講運氣!馬蹄蟹正名是鱟(音后),擁有盔甲般的外殼,長長的劍尾,愛吃蠕蟲和軟體動物。牠的另一特別之處是流藍色的血,因其血液含銅量高,接觸空氣氧化後會變為藍色。 第3站 沙螺灣——飛機迷有福了! 從頭走到沙螺灣,機場就近在咫尺,一路行一路看到飛機魚貫升降,飛機迷不能錯過。沿鄉郊羊腸小徑多行1小時左右,便來到沙螺灣。沙螺灣是由多條小村組成的古村,村後的林地曾盛產土沉香(學名:Aquilaria sinensis),香港之名,是因為香港早期廣植土沉香,製成香料運銷中國多個省份、東南亞,甚至遠及阿拉伯等地。 ★必看﹕血桐 大傘子會流血!(學名﹕Macaranga tanarius) 鄉村的村口常種有榕樹,對村民來說,榕樹下是乘涼議事的好地方。在沙螺灣村的村口,榕樹不見,換成一棵大血桐,血桐枝條折斷處流出的汁液氧化後會呈紅色,彷彿在流血,故有血桐之名。沙螺灣村口的血桐十分巨大,遠看像一把大傘子,和榕樹一樣,給予村民遮蔭聊天的好地方。 第4站 深屈——100%天然美景 經過竹林,走過林蔭小徑,約一個小時後來到深屈。這裏是人煙稀少,空氣清新的世外桃源,來到深屈,宜放慢腳步,盡情享受大自然美景。先前的泥灘、淺灘、海岸線,景色雖美,遠處卻有機場或新市鎮提醒你人間煩擾,深屈卻看不到任何城市發展的痕,擁有100%難得的純天然美景。 ★必看﹕地衣 空氣監察隊(英文名﹕Lichen) 邊走邊留意沿路的樹木及石頭,你會發現它們上面有一撻撻「污漬」,其實那是地衣。地衣是一種由真菌和藻類共生一起的特殊生物,牠們對空氣污染十分敏感,所以被視為非常有效及準確的空氣監察站,看到牠們,周遭空氣肯定清新。 ★必吃﹕即煎蠔餅 深屈鮮味 深屈村有三數間士多,售賣的食物雷同,我們選擇了對海灣的坤叔士多。坐在戶外位置,環境開揚、風景優美,在這裏午膳,偷得浮生半日閒。來到坤叔士多,不得不試這裏的蠔餅,所有的蠔來自深屈灣,鮮味十足,即叫即煎,熱騰騰,香噴噴上桌,咬一口,蠔味比一般在街上吃到的更鮮更濃。 地址﹕深屈村6號 第5站 積木棚屋——270度風景畫 經過一段上坡下坡的路後,沿象山山腰繼續前進,走了三個多小時的路,終於看到終點——水鄉大澳。我們走上象山,打算一看甚具歷史價值的嶼北界碑,界碑未見,先被山下風光吸引。原來在象山俯瞰大澳棚屋及寶珠潭景色竟是如此迷人,左旁的銀色棚屋,像積木般整齊的排列,右邊是寶珠潭和侯王廟,270度的優美風光,使我站在此處欣喜良久。 ★必看﹕嶼北界碑英軍租借地標誌 看似普通不過的石碑,背後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此界碑與狗嶺涌的嶼南界碑相對,標誌英國於1898年向中國租借新界的界線。 第6站 寶珠潭——白海豚緣分遊戲 嶼北界碑山下對出的水潭,有一圓形土丘突出,形狀如珠,故名寶珠潭。潭畔建有始建於康熙38年(1699年)的侯王廟,聽說廟宇的建成與風水有關。寶珠潭位於大澳獅山和虎山之間,風水格局為獅虎爭珠,居民大受威脅,風水師認為在此建立侯王廟才能鎮壓,故村民把廟宇建在寶珠潭畔。寶珠潭對出海域常有中華白海豚出沒,帶備望遠鏡前來,或會有意外收穫。賞畢寶珠潭,循新基街前行,走過新基大橋,便是大澳水鄉市集,假日前來,熱鬧到不得了,為今次行程來個反高潮。 ★必看﹕招潮蟹「白扇舞」 招潮蟹最大特徵是雄蟹的兩隻螯大小不同,其中一隻螯大得誇張,小小身軀大大的螯,走起路來十分有趣。香港常見的招潮蟹包括北方凹指招潮蟹(學名﹕Uca borealis)、弧邊招潮蟹(學名﹕Uca arcuata)、粗腿綠眼招潮蟹(學名﹕Uca crassipes)和清白招潮蟹(學名﹕Uca lactea)等。在寶珠潭一帶的泥灘,就有顏色偏「清白」的清白招潮蟹出現,體呈矩形,頭胸甲背部平滑,前額廣而平,雄性大螯呈淺黃色,背甲有獨特花紋。遠看牠,像拿一把白扇子,故清白招潮蟹又有白扇招潮蟹之稱。我們坐在梯級上觀察,牠們同一時間鑽入洞內又同一時間出來,像韻律泳手般做同一動作,極之有趣。 ★必吃﹕惹味「老公」 假日的大澳熱鬧非常,這邊有棉花糖,那邊有炭燒雞蛋仔,附近還有炸大蝦,不過最得我心的,還是這塊「蝦豬餅」。宣傳單上有一頭豬與一隻蝦在共舞,蝦豬餅英文名叫Husband,只是取蝦豬的諧音,跟丈夫完全沒有關。蝦豬餅以蝦醬炒香豬肉碎,再用印度薄餅包而成,配搭新鮮,味道比想像中好吃,鹹香惹味。($15/塊) 地址﹕吉慶前街41號地下
* S8 L- |: y: n2 O$ _; W! B8 u: S$ X圖:陳淑安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