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記者林怡亭報導
2 G( c2 b0 B+ |3 c; @1 btvb now,tvbnow,bttvb
4 L3 U7 `! S6 h. K8 r有位三十多歲陳小姐在確診糖尿病後,擔心高血糖可能會傷腎造成終身洗腎,因而嚴格遵從醫囑,規律用藥,血糖下降的很漂亮,回到正常範圍,但體重機的數字卻讓她笑不出來。www3.tvboxnow.com) C! Y1 E% H( D' O9 n
因為她竟然在短短一兩個月,體重從原55公斤激增至近70公斤,整個人像是吹氣球一般的胖了起來,身材尺寸大了2、3號,回到南部老家,媽媽看到她模樣,當場傻眼,直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怎會將自己變的這麼胖」。www3.tvboxnow.com6 Q4 G1 d7 m, j, R
tvb now,tvbnow,bttvb& {' x2 E n0 d4 J5 D
傳統降血糖藥物易發生體重增、低血糖風險
& u1 L w. L _# I5 k+ ~7 G
+ f# \: o. @: j: }2 t3 N, y公仔箱論壇規律服用降血糖藥物,血糖穩定了,但體重卻狂飆,這令許多糖尿病患陷入兩難!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指出,糖尿病初期,最明顯症狀為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用藥之後,血糖獲得控制,但有些人體重扶搖直上,如果因此而自行減少藥量,會讓病情更為惡化。0 j- n# Q( F5 f* k* `
. |- _3 b$ I" o3 Wwww3.tvboxnow.com謝安慈主任解釋,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有三多,多吃、多喝、多尿。服用傳統口服降血糖藥物,血糖下降,但容易出現低血糖,這時肚子更餓,更會想亂吃東西,當然就容易變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T) J( N& T' ~
) E, }3 |- a6 S8 U% [
謝安慈主任強調,如果人胖一些,還可透過飲食、運動,慢慢讓體重下降,但如果出現低血糖,則相當可怕,除了脾氣變暴躁,沒有耐性,嚴重時還可能昏迷、心律不整,大幅提高了死亡風險。公仔箱論壇# S1 _) ?8 c/ g
?4 _, i" J* {公仔箱論壇針劑腸泌素減少低血糖風險、抑制食慾$ d0 [, f4 H9 a- Q" D' ~% T/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8 e! k2 V t" ]. q
謝安慈主任說,服用傳統降血糖藥物,要讓血糖降的剛剛好,確實有些難度,如果不慎出現低血糖,可能連走路、開車都成問題,一不小心就暈倒摔跤,不少人經歷過一次,就被嚇到,要求醫師換藥。公仔箱論壇1 F& c4 b' x. L% I
% b- F! s: H/ [2 X8 N
根據臨床治療指引,如果糖友服用口服藥物,有容易低血糖、體重變重的現象,或是已經服用兩種以上口服降血糖藥物,仍難以讓糖化血色素達標,就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改換胰島素針劑或是腸泌素針劑。公仔箱論壇5 k8 s k2 N; P' d
$ A! M3 G# _, [( V! |4 [1 O# Q公仔箱論壇謝安慈主任指出,腸泌素是小腸分泌的賀爾蒙,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病時間越久,體內分泌的腸泌素就會逐漸減少,實驗證實,在補充腸泌素之後,可以穩定血糖,還可減少低血糖風險。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腸泌素還具有抑制食慾的效果,讓患者大腦產生飽足感,不會一直想吃東西,解決了長久以來,糖友容易發福的窘境。tvb now,tvbnow,bttvb; G) G! l) e- D
6 S F y( \( \* I糖友腸泌素治療新選擇! 一週一次控糖效果佳
1 M, i& A- z4 z0 I8 btvb now,tvbnow,bttvb
* }* V2 T/ t# l1 T不過,國人對於針劑的接受度一向不高,除了細長的針頭讓人產生恐懼感,也覺得每天打針相當不方便,謝安慈主任指出,確實有不少病人就是怕打針,當然自己不敢操作,如果每天至醫療院所,又覺得麻煩。tvb now,tvbnow,bttvb( j1 h- G! S+ d3 D+ t0 l6 [) d
' W( O& i' t# S所幸隨著藥物製作越來越精進,針劑腸泌素從原本的一天兩針變成一天一針,最新劑型為一週打一針,謝安慈主任說,一個星期只要打一針,方便許多,大幅提高糖友的治療意願。
" p3 G* @; Z, l: A
" [- G# g' `" r* P* m" x8 ^「針劑腸泌素提供糖尿病友在治療上的另一項選擇。」謝安慈主任說,腸泌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還可減少低血糖、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只要對病友有好處的藥物,都應該被列為評估名單中。
4 n, ?' L U& u3 w* {; W! T4 l: W, N
謝安慈主任呼籲,糖尿病除了靠藥物控制外,糖友們應從自身做起,多注意飲食、保持規律運動及配合醫囑。若有治療相關問題,可積極與醫師溝通,才是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