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喜歡冷飲應防腹痛

喜歡冷飲應防腹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c& q/ s  ]
作者 周瑩
公仔箱論壇) r5 ~( f8 U* g; b* u2 f8 r
www3.tvboxnow.com' n4 ~: _) \$ S( V/ {& r
公仔箱論壇( k7 z- w6 o- E
  早在西元前五世紀,中國就已有冰窖的記載。當時,人們是在冬天將冰成塊狀藏於冰窖之內,等到來年夏天供製作冷飲食品之用。到了唐代,長安的市場上就已有各式各樣的冷飲食品出售。直到宋代,中國的冷飲食品發展到不下20多種。其中,用牛奶製成的冰酪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13世紀,施行家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之後,義大利宮廷也就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冷飲食品。從此以後,冷飲食品便進入歐洲的上流社會。實際上,歐洲是在19世紀發明了製造霜淇淋的機器之後,冷飲食品才盛行起來的。: x2 [6 ^# v- s4 G
( I6 w4 q6 {# ?% s

  L  w* B; i5 X+ ?3 z& E, q8 r1 },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冷飲,不僅只是夏天才為人們所青睞,在中國南方,即使是在冬天,商店的雪櫃裏也常有冷飲食品出售。的確,在炎熱的夏天,吃點味美可口的冷飲食品,不僅會使人頓時心涼體爽,而且也起著一種消暑解渴的作用。
$ a- F, z9 O%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w- S) P0 ~; N' \9 U. W! |
7 ~, c8 n' a; X& T. ]0 o, Z' T
  但是,過多地進食冷飲食物,對身體來說是不利的。曾有一患者,近二年來常腹痛,有時伴腹瀉就診,長期被診斷為"腸炎",經多次服用多種抗生素治療無效,腹痛和腹瀉時有發生,檢查時發現其腹痛主要在臍周,腹部檢查除腸鳴音進外,其他未發現異常體征。大便稀爛,肉眼未現膿血,化驗檢查也未見特殊。追問病史方知其有喜食冷飲食物的習慣,而且腹痛和腹瀉症狀也常發生在過食冷飲之後。因病人一般情況良好,故未作特殊治療,只囑病者暫時禁食冷飲食物。兩個月來,由於病者未進食冷飲食物,故也從未有腹痛和腹瀉的發生。由此可見,這位病人的腹痛和腹瀉主要是由於過食冷飲食物所致。
; P* H( f3 l3 |$ n7 T3 c1 H6 c
2 `7 J& U) r+ E+ X

/ o" y! G1 w8 K6 ^7 B1 I1 n  為什麼過食冷飲食物會引起腹痛或腹瀉呢?這是因為腸道管壁上的平滑肌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低溫刺激可使平滑肌收縮明顯加強,甚至發生痙攣性收縮。而內臟痛覺經未梢對腸壁平滑肌的痙攣性收縮也非常敏感,這時就會出現痙攣性腸絞痛了,另外,由於腸道平滑肌收縮加強,腸運動也隨之增快,正在進行著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腸內通過也加快,這不僅影響營養的消化和吸收,也可造成排便次數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爛狀,因而出現了腹瀉的表現。同樣道理,有的人夏秋季睡覺時,如果腹部不注意蓋上被單,或睡覺時有掀被子的習慣,這樣就很容易使腹部受涼。一旦腹部著涼,也會使腸管平滑肌受刺激而引起腹痛和腹瀉。
; _. \4 W; p( v' R0 s' M公仔箱論壇www3.tvboxnow.com" L: Q6 ?) X. H, x( J$ R
! n; p2 y# H3 F
  當然,並不是進食冷飲就一定會發生腹痛和腹瀉。出現這種情況的人,首先是因為這個人的胃腸道平滑肌對寒冷刺激較敏感,抵抗力較差的緣故;另外,是因過食冷飲食物,即在短時間內進食過多的冷飲食物,身體不能適應,這樣就容易出現腹瀉和腹痛了。 公仔箱論壇* m  w& c! q$ |! C# G1 J
3 O! {& l5 ~* K  H2 j
  這裏順便提一提,對於嬰幼兒,更應避免過食冷飲食物。因為嬰幼兒胃腸功能發育仍欠完善,過食冷飲食物尤易引起其他更為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對於一些原已患有胃腸道疾病,如慢性痢疾、慢性腸炎等疾病的人,更應注意避免過食這些食品,以免加重病情。公仔箱論壇) j7 d( [/ B# x& {3 @6 R

- ]4 I4 H' P. R+ L  M

' _7 C5 B, @0 u; H# [0 u  對於進食冷飲而致腹痛的人,只要平時飲食上加以注意,睡覺時避免腹部受涼,一般是可以避免發病的。一旦因過食冷飲食物可腹部受涼引起的腹痛或腹瀉,一般可用腹部熱敷以緩解上述症狀,因為熱刺激可緩解腸道平滑肌收縮,因而產生療效。個別病人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解痙藥進行對症治療。 www3.tvboxnow.com$ ?' R! e9 M* b1 ~: u+ i; b
) V' o2 d9 Y5 y- H* P& j5 M, }
摘自 家庭醫生·海外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