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安寺 位于崇明縣城東五裏金鰲山南端,為寶島四大古剎之一。始建于宋朝淳佑年間(約于1241至125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崇明島內歷史最悠久、歷經朝代最多、遭受建、拆、擴和變遷最多的古剎。最初由四川僧人來崇建造,先定名為“富安寺”,後元朝延佑五年賜寺額“永福壽安寺”,後經宋、元、明、清四個封建朝代的不斷修繕和擴建,寺內的大雄寶殿、選佛堂、千佛閣、懺堂、滄海閣、天王殿、玉蓮池、紫竹林、清遠堂、豐樂亭、月圃諸勝等建築琉璃金甌、浮光溢彩、畫棟彩柱、雕門透窗、金碧輝煌、相互輝映,兩株五百年樹齡的銀杏樹,直徑盈尺綠蔭覆地,構成一處龐大的寺廟建築群,與金鰲山相依,既有深山古剎之神韻,又有平川名寺之風華的寺廟風光。鼎盛之時,寺內房屋數百、僧人上千,終日香火不斷,朝拜者絡繹不絕,曾形成三大宗教學派,講經誦經梵音裊裊。寺內三尊鐵鑄三世如來佛像,均重達數噸,寶殿門前屹立一只雕龍描鳳大香爐,高達二米,三米余高一只寶鼎重達兩千余斤,鐘鼓樓內一只重達兩千余斤的大鐘和全皮大鼓,每日暮鼓晨鐘余音裊裊,一派梵音誦吟、群僧跪拜,木魚聲聲、經頌不絕的盛況。後因戰亂和倭寇侵擾,以及人災動亂的洗劫,昔日盛況毀絕。
\- R+ i8 a$ I1 D 三中全會之後,在廣願法師四處斡旋、廣為化緣、奔走呼號之下,于一九八三年重建三聖殿、天王殿,重塑香樟木釋加牟尼佛像和諸神彩塑金像。之後寺內建大雄寶殿九棟十三架,氣勢宏偉雄偉,塑造有三世如來、文殊、普賢、海島觀音等十六尊佛像,並擬在原有遺址上重建方丈寮、藏經閣、鐘樓、鼓樓、功德樓、彌勒寶塔、放生池等建築,與原有的金鰲八景連為一體輝映成趣。
' ~1 s _4 ]; B9 F! J( F. A 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親臨“壽安寺”參觀時,手書“如來無量壽、凈土萬年安”。寺內存有歷代碑刻銘文和文人騷客墨客等,引來各方遊客和香客雲集于寺,每逢佛期誕辰盛會之時,寺內梵香繚繞、紅燭高燒,進香禮佛的香客摩肩接踵,滿寺洋溢虔誠信譽的氛圍。幾年來,“壽安寺”接待了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德國、法國、馬來西亞等國遊客的觀光參拜,還接待了大批香港、臺灣、澳門等地的回國觀光和來島尋根省親的同胞的還願進奉。目前,“壽安寺”全體僧眾正在普渡眾生、廣興佛事,懷再現昔日雄風之宏願,興佛法海之寬宏。昔日“壽安寺”那個素有“寺外青山山外山,亭中綠水水中亭”之美譽的寶島古剎,恢弘再現之時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