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毒眼鏡蛇指所有於自衛時能有效地透過牙齒,以短距離噴射形式釋出毒液的眼鏡蛇。這些毒液對於沒有傷口的皮膚是沒有害的,可是如果眼睛接觸到這些毒液,而又未有瞬即治理的話,就可能會導致短暫失明(引發白睛浮壅或令角膜中毒腫大)。
在2004年,科學家在非洲肯尼亞發現目前世界上最巨型的射毒眼鏡蛇,蛇身長達2.75米,每次能釋出6.2毫升的毒液。這條射毒眼鏡蛇起初被歸類為「黑頸射毒眼鏡蛇」,後來才被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品種阿氏射毒眼鏡蛇(Naja Ashei)。
雖然射毒眼鏡蛇的稱謂指其能「射毒」,但其實牠們並不是真的能把毒液遙遙噴出。每當牠們要運用毒液時,會在毒囊位置收緊附近肌肉,這種擠壓的力量把毒液從毒囊中迫出,並流向毒蛇專有的空心前齒裡的尖端位置。對於氣流從蛇的肺部釋出,令毒液變化成向前方激噴而出的解釋,目前已經證實是錯的。[1]而當這類射毒眼鏡蛇被迫進困境的時候,牠們甚至能把毒液噴出至兩米之遙。[2]
儘管射毒行為是射毒眼鏡蛇的第一自衛手段,牠們仍能透過咬擊向敵人或獵物傳輸毒液。大部分射毒眼鏡蛇毒都是溶血毒,也有神經毒素在內
射毒眼鏡蛇的主要品種
黑頸射毒眼鏡蛇 (Naja nigricollis)
黑射毒眼鏡蛇 (Naja woodi)
西方斑紋眼鏡蛇 (Naja nigricincta)
紅射毒眼鏡蛇 (Naja pallida)
莫三比克射毒眼鏡蛇 (Naja mossambica)
馬來西亞射毒眼鏡蛇 (Naja sputatrix)
黑白射毒眼鏡蛇 (Naja siamensis)
蘇門答臘射毒眼鏡蛇 (Naja sumatrana)
努比亞射毒眼鏡蛇 (Naja nubiae)
阿氏射毒眼鏡蛇 (Naja ashei)
西非棕射毒眼鏡蛇 (Naja katien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