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eaglelu 於 2013-8-13 10:20 PM 編輯
作者: 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8月13日 上午3:18
高雄市桃源區藤枝森林遊樂區封園四年出現嬌客,本月十日兩名員工在園區巡視時,驚見步道有一隻台灣黑熊,兩人隔著卅公尺與熊對望,短短數十秒,黑熊隨即爬樹離開,結束這場難忘的邂逅。
「在短短數十秒裡,心裡只想著應該離牠遠一點」,親身經歷這一刻的蔡文祥說,當時雖然害怕,但是直覺還是從口袋裡出手機拍攝,畢竟在台灣要看見黑熊的機率太低了。
本月十日下午兩點多,林務局派駐藤枝森林遊樂區的徐金進、蔡文祥依往例一起視察園區,徐金進突然發現前方約卅公尺的步道上有一個黑影,脫口而出說「那黑影是什麼?」
蔡文祥直覺回答「是黑熊」。
蔡文祥說,看見黑熊時,心中湧上恐懼,一心想著應該要離遠一點。不過,他長年駐守山區,知道要看到黑熊很不容易,立即拿出手機對準黑熊錄下牠的一舉一動。
不過,兩人交談聲很快就驚動黑熊,黑熊回頭看了一下,兩人保持不動,後來黑熊移動腳步,敏捷地爬上路旁的桑黃麻,順著樹幹攀上山壁離去,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
蔡文祥拍攝影像長度約廿秒。
屏東林管處表示,野生的台灣黑熊約有五百隻,二○○七年九月研究人員曾在桃源區小關山林道發現一隻小黑熊,但當時未留下影像,這次發現的黑熊身高約一六O至一八○公分之間,
體重至少一百公斤,是隻成熊,是近年來唯一完整記錄黑熊的影像,也是藤枝首次發現熊蹤。
林管處長黃妙修指出,藤枝聯外道路因莫拉克風災受創休園,卻意外成為野生動物的森林樂園,平日可見山羌、藍腹鷳等動物。看見黑熊令人驚喜。
熊之傳說
台灣黑熊--這帶著神秘而神聖的物種,和台灣原住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熊之間的神話世世代代廣為流傳。雖然不同族的傳說多少有些差異,但不變的是
,黑熊在原住民心中崇高的形象和地位。
布農族語中「Tutumaz」意指台灣黑熊,而其原意為「英雄」,漢名音譯為「托瑪斯」。相傳黑熊曾和布農族人一同抵抗外族及野獸侵襲,後來族人與黑熊訂下誓約,
一同定居在玉山山脈中,讓黑熊至高處駐守,抵禦外敵且互不侵犯,從此布農族人在野外遇到黑熊也不再害怕,甚至成了牠們的守護者。
除了象徵英勇,黑熊也和布農族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傳說布農族婦女只需用一粒米就能煮出一大鍋飯,但有個婦女懶得取出一粒米,直接把整袋米倒進鍋中,沒想到米飯越煮越多,
幾乎淹沒了房舍。這時來了隻黑熊,幫忙把米吃完,阻止了這場災難。這個故事主要告誡族內婦女勤於家事,別為了一時惰性釀成大禍;而東埔地區的布農族人曾發生因為熊肉太好吃,
配著小米卻忍不住將糧食都吃光的故事,因此族人一直把黑熊視為貧窮的象徵。由這些傳說,可窺知布農族與黑熊是非常貼近的。
而在許多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中,獵捕黑熊必須承擔古老的詛咒並付出應有代價。布農族獵人若不慎捕到黑熊,便不能重回部落,須等小米收成才能回去。排灣和魯凱族則相傳捕捉黑熊會招來疾病。
原住民不論從文化、禁忌、教誨乃至於歌曲,都帶有許多黑熊的元素,而部落更流傳現今分食的禁忌與規矩,也是黑熊所傳授。在在顯示黑熊與原民文化之重要性。
與黑熊對話
台灣黑熊的特徵是胸前醒目的白色V型印記,這花紋是怎麼來的呢?也有許多傳說:布農族的認為,熊與豹相互塗色,熊替豹塗上了美麗的雲斑花紋,
豹則趁著熊睡著惡作劇將他全身塗黑,只留下雙手交叉沒塗到的V字部位;排灣族則相傳豹偷了熊的美麗衣服;阿美族則是熊與豹為兩兄弟的化身。即便故事內容相近,
但趣味而富想像力的神話傳說,卻成了你我孩童時代百聽不膩的枕邊故事。
目前共有8種熊科(Ursidae)動物分布於世界各地,台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屬於亞洲黑熊種群,是台灣唯一的原生熊類,也是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
成年台灣黑熊體重可達150~250公斤,胸前的V型白色斑紋,因形似新月,故讓台灣黑熊也有「月熊」之稱。1989年牠們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一級
(CITES Ⅰ)的保育物種。
黑熊是標準機會主義者,在野外覓食時幾乎什麼都吃,小從嫩草、嫩葉、漿果、堅果、昆蟲、魚、蝦、蟹類乃至山羌、野豬、山羊等哺乳類都是牠捕食的範圍。除了追捕獵物外,
黑熊也會吃腐屍,甚至跑到山區工寮或山屋中翻找人類食物。面對這種什麼都吃、終年活動,時速可超過3、40公里,年活動範圍可從27~202平方公里不等的爬樹高手,
早年民間故事中兩個朋友遇到熊一個裝死、一個爬上樹的方法,絕非上上之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