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除了主宰情感、思想及記憶之外,亦負責控制和協調身體機能及外在行為。當這位「腦」友記患病時,牽一髮動全身,往往對病人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響。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除了為患者作診斷及治療外,亦同時協助患者重投正常生活,爭取社會上更平等的待遇。" Y( E# Z: L0 {
公仔箱論壇* N/ |3 M' E" |0 h/ |
很多人會難以分清「腦神經科」與其他專科的分別,例如是與「老人科」混淆,誤以為腦神經科疾病與年齡掛鈎,包括柏金遜症、中風等患者多是長者;又或是以為腦神經疾病就是「精神病」等。到底腦神經科主理什麼疾病?
3 P' M& N" C* Awww3.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0 O ~5 `4 {4 U1 L5 |, ]
診斷抽絲剝繭
! Z5 i: f+ g" r) q. s! B8 a
+ j$ J% P% ~% H8 dwww3.tvboxnow.com腦神經疾病是一切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病變,包括大腦、小腦、腦幹、脊髓、周邊神經、肌肉等。腦神經科專科醫生主要就神經系統疾病作出診斷及提供治療,像中風、腦癇症、退化性問題如認知障礙症及柏金遜症等疾病,或一些遺傳性或後天因素而導致周邊神經及肌肉病變問題,以及其他常見症狀如頭暈、頭痛等情況,都是腦神經科常會接觸到的病症。
5 k6 t+ {% Q% w/ r4 g0 g+ x3 j
' R2 e! R0 q0 K# ]9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神經系統錯綜複雜,除了現時先進的檢驗設備,如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等技術,為診斷時提供更全面及詳細的檢查外,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最重要是根據病人的臨床病徵以評估病情。對於每一位求診者,醫生都要以偵探的手法,詳細問症及檢查,了解病徵之後,根據症狀的一些線索及患者的病歷,經過慎密思考及準確分析,從其專業知識及經驗,小心求證,抽絲剝繭地為患者作診斷,找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藥,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3 e/ u* C7 O I- D$ M1 Q
: N/ a9 Z; f! T9 b* w9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為患者提供長期的跟進治療之外,亦會與其他專科團隊緊密合作,為病人提供全面的照顧,例如與急症科及放射診斷科合作,為缺血性中風病人提供溶栓治療;若病人患有腫瘤或血管異常等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病症,便需要將個案轉介至腦神經外科,由外科醫生施行手術後,再共同跟進治療。另外,亦與物理治療師合作,透過運動去維持及提升患者的身體功能,改善他們的自我照顧能力。
) n* S8 m( w0 K2 o( \1 t
% e' g0 S2 x( s& r0 m筆者當腦神經科醫生多年,最大感觸是看到患者經年累月與病魔作戰,面對身體痛楚甚至機能逐漸衰退,經歷長時間治療的同時,亦要克服日常工作,以及在社區生活遇上的困難。由於普遍社會對腦神經疾病認識不多,加上標籤效應,患者多被誤解,以至受盡社會上各種歧視,而承受多方面的壓力。
& w; s( ?0 C8 {0 X3 qwww3.tvboxnow.comwww3.tvboxnow.com) j) ?5 \: U9 P, _4 k! I
爭取病人權益 p1 t5 C1 J: T1 u& v% m
tvb now,tvbnow,bttvb. {, x, ~/ F* l* h# Y. E: z6 T
腦癇症(前稱「癲癇症」)是一種常見的腦科疾病,由於患者的腦神經細胞間歇性出現異常電波,從而引起陣發性的短暫大腦神經功能紊亂,病者會出現不同症狀,如全身痙攣、胡言亂語等。大部分患者在藥物幫助下能將病情控制得宜,可以過正常生活。長久以來,不少人從「癲癇症」稱謂中,誤以為這是精神病一種,認為患者是智力有障礙或是情緒失控,導致患者在工作及社交上需要面對不少困境及偏見。
( p7 X9 k6 m, [# B" N- V, r5 a k% H
: f# l* c) ^' {) z5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多年來,筆者聯同各醫護人員、病人互助組織及社會各界人士不斷努力下,要求政府更正癲癇症的名稱,最終癲癇症於2010年正式定名為「腦癇症」,這有助大眾正確認識腦癇症;加上透過公眾教育及宣傳「腦癇症」,有助進一步讓市民建立正面態度,正確認識此疾病,消除社會上對腦癇症病患者的歧視。
& l9 }0 r: h& ^/ a$ o; T6 g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 @$ D* s/ D( {5 ?, o3 S
「認知障礙症」(又名「腦退化症」),是另外一個容易被誤解的疾病,從前稱「老人癡呆症」,字面上來看,給予人大部分是負面印象,或認為其病徵只有癡癡呆呆,以及患者僅是老人家。這些標籤,令出現初期徵狀或較年輕患者卻步,不欲及早求醫。其實此症初期症狀是易善忘,更會影響其語言能力、時空辨認、思考及判斷力、性情及情緒等。此症雖常見於65歲以上人士,可是近年中年人士亦有機會患上。如能在患者發病初期及早求診,部分患者或能找出可治癒的成因,而其餘病人就會以藥物幫助紓緩因腦細胞退化而引起的病徵。9 u5 W+ R# ?$ j# }
- W- E2 o" c! v! g# z* h( Rtvb now,tvbnow,bttvb紓緩家人壓力www3.tvboxnow.com7 D. t4 B# J6 s- J
3 K( g m0 q" `# Q4 E' g, G7 d& o8 T2 e
在2012年,有10個關注認知障礙症的醫學及服務團體組成專家聯盟,推動將此症正名。在正名後,能減低大眾、患者及家人朋友的抗拒感,令人不再諱疾忌醫,市民對病人的接受程度及包容度亦提高,紓緩家人照顧患者所承受的壓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U# W8 y: P1 w* _: B5 O( M
5 @# `2 V; l M; B. X+ c2 g7 r除面對標籤效應外,患上腦神經疾病多是一場漫長的戰役,亦意味着要應付沉重的經濟負擔。其中多發性硬化症亦是屬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多是壯年人,他們的自身免疫系統會攻擊保護神經軸突的髓鞘,令腦神經傳導系統受損、發炎,甚至令腦神經機能逐漸衰退,影響肢體、視覺等身體機能。若患者能於初期確診,盡早接受干擾素的注射治療,有助減少患者發病次數,延緩病情惡化。因為這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需要接受持續的注射治療,惟現時藥費昂貴,對不少患者來說難以負擔。有些患者為治療傾盡家財,或被迫中止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