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斗鱼繁殖饲育 通关密码 (一) 站长于1997年9月及1998年7月,在杂志陆续发表两篇文章, 一篇对泰国斗鱼的基本资料及饲养做介绍,另一篇则对改良型斗鱼的基因有简单的描述, 这两年多来得到许多同好的回响, 也才知道有这么多喜好斗鱼的水族迷,都像我当年一样对斗鱼的资料缺乏感到痛苦, 即使有心想学也无从着手, 在这两年多来与同好的互动中, 除了前两篇拙作所叙及的部份外,最缺乏的大概就是繁殖及饲育的部份, 因此动了念头在千禧年补足这部份的资料, 相信笔者连这篇文章,总共三篇对斗鱼的基础介绍应能让对斗鱼有兴趣的水族迷, 更快入手进入斗鱼迷人的世界.
原先一直没写文章叙述斗鱼繁殖的部份, 是因为斗鱼的繁殖量实在太大, 随便生一胎通常都有200只左右, 笔者最高一次曾养大650只以上,着实吓人, 其后所衍生的需求并不是一般爱好者, 简单的几个瓶瓶罐罐所能解决的, 所以笔者希望读者在看完这篇文章后, 更要慎重考虑繁殖后的结果,毕竟生命是多么沉重的负担啊!
有了繁殖斗鱼斗鱼的念头后, 一般都是从挑选优秀的种鱼入手, 公鱼当然要活泼健康, 到水族馆挑选时, 趴着一动不动,看到同伴一点反应都没有的个体就不用考虑了, 很多水族馆卖斗鱼, 连包装都懒得打开, 除非是刚进货, 否则就不要考虑,太瘦的个体也要斟酌一下问清楚, 不管是问同好或店家, 很多斗鱼因为已经卖太久, 而店家用以展示的空间又太小, 水质的酸化已经非常严重,所以同好常有一买回家换完水, 当天或隔天就溶鳍的现像, 让很多同好都非常的心疼. 其实刚买回家的斗鱼,除非对店家处理斗鱼的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否则回家换水的比例不要太大, 虽然发生溶鳍状况的死亡率不是很高,但要恢复它的美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母鱼的挑选应该着重腹部后方的饱满, 那是卵巢位置的所在, 所谓判断母鱼白色排卵管并不是很准确的方法.另外店家饲养的状况也很重要, 如果同缸中有死鱼, 最好能考虑稍候几天再购买, 其实一般母斗鱼的价钱并不高, 问题是店家能养好母斗鱼的不多,如果常逛水族馆的同好, 一定常常看到店家挂鱼的惨况, 在健康的前提下, 母鱼的横纹(注一)如果有出现, 是可以优先挑选的个体.除了公母鱼的个别条件外, 彼此的大小类别也要注意, 一般公母鱼的大小差距笔者会以鱼体长度为基准,母鱼连尾部的长度大概与公鱼不计尾部长度相当即可. 公母鱼的种类最好一样, 像市面上 长尾, 双尾, 扇尾的个体算同一类,与圆尾这一类体型上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想要做不同类的繁殖要更加的小心在意, 以避免伤亡的发生.
挑到了优秀的种亲后我们就要来预备它们的新房了, 很多繁殖斗鱼的同好常用用市售所谓的斗鱼格来进行, 其实斗鱼格用来暂时饲养是可以的,但如果用来长期饲养或繁殖都不太恰当 , 如果是长期饲养, 因为水质的恶化, 常会有腹水或立鳞的疾病发生, 用来繁殖的话,常会有悲惨伤亡的发生, 这都是有爱心的饲主所不愿看到的. 笔者用来繁殖的空间大约都在8~12公升的水族箱, 除非您可以随时看顾,否则比八公升(注二)小的空间, 似乎不太适宜, 激烈的争斗会造成亲鱼的伤亡, 虽然公鱼打不赢母鱼的话不容易繁殖成功,但是那也是以母鱼的鳍稍有破损为准, 母鱼的鳍被咬个精光, 甚至身体受伤都是可以避免的, 就看您怎么帮它们安排了. 有了缸子后,装满水不要忘了帮母鱼或公鱼准备躲藏的地方, 一团莫丝或小榕等植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公母鱼不太成熟打算先一起饲养或已成熟但打算长期一起饲养的话, 不要忘了准备一个小的海棉过滤器, 来维持水质的稳定.
鱼的入缸也有一些小技巧, 因为鱼也是有地域势力, 先来后到的观念. 准备好新房先将母鱼放入让她熟悉个几天, 再把公鱼放入,母鱼被打得很凄惨的机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当然即使躲藏环境,先来后到 等细节都注意到了, 刚放在一起相处状况的观察还是最重要的,如果争斗得太激烈都要先将它们分开, 休息个半天一天, 再重新让它们在一起, 如此反复动作, 一直到母鱼可以一起与公鱼进食, 就算大功告成了.先前提到准备的植物是让公母鱼躲藏, 是因为笔者曾有一只非常凶悍的母鱼, 因为当时难得有全黄色的母鱼(大约两年前),所以一直希望她能繁衍下一代, 结果因为没碰过老婆修理老公的情形, 一不小心就损失三只优秀的公鱼了, 所以准备新房到繁殖, 样样都要小心翼翼.很多同好都认为斗鱼很好生, 因为他们把公母鱼丢在一起, 一两天就生了, 这通常是在很小容器的状况下, 所谓丢在一起不是生了就是死了,希望同好不要使用这种残忍的方式来繁殖, 生命的尊重应该是水族同好所必须具备的美德, 不爱它如何能了解它, 让它展现最美丽的一面呢?
在一起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 公母鱼强弱势的状况, 如果母鱼抢食很快要留意不要让母鱼吃太多, 一但母鱼长得太巨大,公鱼可能就会被修理得很惨了, 当初想繁殖的愿望也就不可能实现. 有时努力将公母鱼养在一起很久, 等待它们繁殖是必要的,因为有时我们没办法同时找到想要的个体 , 一但找到了岂能一不小心使其中一方伤亡, 而白白浪费了繁殖优秀下一代的机会.还记得站长刚开始养斗鱼时(1996), 有一次为了找类似的公母鱼就花了大概两个月, 等找到了养在一起就是不生,苦苦等了将近三个月才终于繁殖成功, 为了它们还中断了计划已久的旅游行程, 不过一切的牺牲, 在看到近四百只白化的双尾斗鱼逐渐长大,就都不算甚么了.
改良型斗鱼繁殖饲育 通关密码 (二) 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 公母魚就會浮著頭在水面開始繞圈圈, 經過幾次的嘗試, 公魚彎著腰呈U字形的抱住母魚, 並將母魚反轉腹部向上,二者同時射精並排卵, 當公魚看到一顆顆晶瑩的卵粒向下掉時, 就會急忙的放下母魚, 去將卵一一銜入口中, 並將這些未來的小生命細心的塞入泡巢中,此時母魚也從歡愉的晃惚中清醒過來, 短暫的展鰭誇示後又繞著圈圈反覆交配的動作. 通常這樣的時間會持續三到六個鐘頭,等完成後公魚就會將母魚趕走, 獨自一人照顧它們的寶貝蛋.
溫度如果在二十八度上下, 小鬥魚在48小時左右就會孵化了, 剛出生的小鬥魚還不會游泳, 每隻都頭上尾下的黏在泡巢上, 即使掉在缸底一有風吹草動也會奮力的往上游, 等小鬥魚打橫我們就要來幫它們準備食物了, 孵豐年蝦苗應該是最方便的, 筆者都是用這個方法, 當然也有許多同好, 有許多不同的創意, 像淡水水蚤就是不錯的方式, 許多浮游生物也都是很好的小魚餌料. 只要注意適口性及對水質的影響就不容易出錯了.
還記得筆者第一次帶小鬥魚(1996)是用所謂淡水蝦苗的粉末飼料, 雖然弄得很麻煩, 不過那次也帶大了一百五十隻左右的小鬥魚, 只要細心其實都沒問題. 不過大家會碰到最多人建議的綠水, 反而養活小魚的機率不高, 可能只有五到十五個百分比, 大概二三十隻吧, 這是因為小鬥魚是肉食性的, 綠藻對它們沒有幫助, 綠水中吃綠藻的浮游生物才是小鬥魚的最愛, 不過量都太少了, 對這些剛出世的大胃王是絕對不夠的.
如果餵食正常,小鬥魚出世一個月左右就會有零點八公分左右了,如果您繁殖的是雙尾鬥魚,大約七到十天大小鬥魚就可以看出來是雙尾的,魚的尾巴可以看出來是ㄚ字形的,非常可愛。正常的餵魚及換水就如同一般養魚的要領一樣,三個月大時,公魚的性徵就會一一顯現出來,甚至開始吐泡巢,公魚鰭變長的順序是臀鰭、背鰭,最後才是尾鰭;如果臀鰭往下拉長並往後拖出尖尖的形狀,就可以撈出分開飼養。
因為鬥魚的生命期不長,所以它鰭的再生能力並沒有其他生命期較長的魚類那麼的好,一但因爭鬥而傷害到鰭,日後就算鰭長長了也無法完全恢復,一能辨認出是公魚就分開飼養,應該是維持公魚美麗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由於每隻小鬥魚進食的速度不同,如果餵食量不夠可能會使同一批的小魚大小差很多,大約一個月大就要注意小魚的大小,如果大小差太多最好還是分開飼養,以免發生哥哥姐姐虐殺弟妹的情形。
另一個大家會關心的事可能是關於小魚養大後會是甚麼顏色或鰭型如何的問題,在筆者數十次繁殖鬥魚並養大的經驗中,顏色及鰭型要在四個半月到半年才能肯定,像顏色可能在成長的過程因為移缸飼養或水質的改變,都可能使顏色發生變化。
有一次筆者一隻四個月大的單尾扇尾蝶翼公魚就因為移缸飼養,內圈的紅色竟然在一週內就完全消失,內圈變成透明無色,外圈則仍維持原來的藍色,有些白色的個體也會因為移缸飼養而出現部份黑色雜斑,隨著水質的變化可能又回復純白;這部份變色的問題,筆者也還找不到一定的規律,希望諸位同好能一同來發掘這個秘密。至於鰭型的部份可能更要五個月以上才能確定,發育良好的扇尾公鬥魚在三個半月左右,每隻尾鰭撐開幾乎都是180度的,但隨著時間的過往可能就不是如此了,如果說要一個比較明確的判別標準,應該說當公鬥魚尾鰭的長度超過身長的四分之三,或者魚的體長超過三公分(不含尾鰭),才能肯定這隻公鬥魚的品質吧。
在千禧年完成了筆者的第三篇有關鬥魚的文章感到非常欣喜,這一年來喜愛鬥魚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了,期盼在鬥魚愛好者人口增加的同時,也能提升疼愛小鬥魚的人口比例,殘忍的互咬比賽或惡劣的飼養環境希望都能越來越少。希望每個在桌上養著鬥魚的人們,當坐到桌前看到鬥魚在對您搖頭擺尾時,都能了解您是寂寞的鬥魚唯一的朋友,您如果不能照顧它們的話,它們還能依靠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