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越問越傷心

 ,  描述: By 精神科專科 林震醫生 /震瞰人心
本帖最後由 WhiteDragon8 於 2022-1-31 10:38 PM 編輯 公仔箱論壇+ T! W" p3 b' m( l9 q( ]7 k, w
公仔箱論壇% f# P( a/ R0 @4 v5 a
筆者在會診期間,不時會被情緒病患者問到一條類似的問題:「在接受正式心理治療之前,我已和親朋好友傾訴了無數小時, 為何我的情緒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當他們越問,我就覺得越傷心?」tvb now,tvbnow,bttvb1 \5 l) O9 T. L6 t5 `' p* @
tvb now,tvbnow,bttvb$ p4 t, o1 n# `' |4 n+ R
筆者嘗試用催眠學角度去解釋這個現象,「專注」是催眠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技巧,因為當我們「專注」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很多情緒病患者,她們將大部份時間用來思考悲傷、挫折和痛苦,她們將專注放在「消極」的一面。亦有部份情緒病患者,她們擁有受害者心態, 她們會怪責現在的問題是由於已發生的事情所導致,她們不斷地活在過去的不幸和失望之中,最終讓過去重複的傷害自己, 她們問題的癥結在於將專注過份放在「過去」與「受害者」心態。1 O  [5 B6 \+ w7 a+ Z* j- d
tvb now,tvbnow,bttvb) u* ^5 D* {! ^( f+ T9 [/ j

& {2 u; u( a3 r; [' y8 M4 a公仔箱論壇對於一些從沒接受過心理培訓的親朋好友,或許他們在傾聽過程中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問題上。要知道關注「問題」, 可能會引發出更多的「問題」。只要我們將專注改變,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催眠學在醫治抑鬱症也提倡協助患者改變專注, 例如從「問題」轉到「解決方法」,由「過去」轉到「現在」或「將來」,同時也要讓患者從處理「外在世界」轉移到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
5 O5 N- B9 t) i, E& p# R; `4 |  b" b
3 X, s( C+ q8 ]$ W; T! @" h# }

/ \9 [4 F2 ?' W% |4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因此一位稱職的心理醫生,不但能看到患者的黑暗面,更重要的是協助患者重新看見光明。不如意的事如空中浮雲, 或許它們能短暫遮擋背後的太陽,要知道方法總比問題多,只要我們將專注放在雨後陽光,這樣一直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快樂就能再一次發光發亮!tvb now,tvbnow,bttvb6 p6 a1 Q5 }0 p% ~2 G' ?& _
; ?/ u- W6 y, C$ q, D  L
Link:5 h& N) y1 j+ M5 }0 F: f3 R
http://www.drlamchun.com.hk/a/su0013
" G: ~$ |3 f" W4 e2 ]-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C0 n% b  \) ]$ Q6 s  [# y# y
thank you so much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