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老年十忌

  忌,就是禁忌。人的一生,都有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共性。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些独特的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特性。老年禁忌不一定有十个,我姑且先定为十个。; G* M7 j: D9 b
  一忌:说话太多2 K. t5 |: I5 r+ H! C2 g, ^
  说话,除了哑巴以外,是每人每天必有的行动。有的人喜欢说话,有的人不喜欢,这决定于一个人的秉性,不能强求一律。我在这里讲忌说话太多,并没有“祸从口出”的含义。说话惹祸,不在话多话少,也不限于老年人。
& N8 Y; N- e& r3 E; [2 i" K/ B  某大学有一位老教授,道德文章,有口皆碑。虽年逾耄耋,而思维敏锐,说话极有条理。不足之处是一旦开口,就如悬河泄水,滔滔不绝。据说有一次博士生答辩会,规定开会时间为两个半小时,某老参加,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
* k, M7 m0 S: d. }) w" Kwww3.tvboxnow.com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不是每一个老人都有这个小毛病。当然,话又说了回来,爱说长话的人并不限于老年,中青年都有,不过以老年为多而已。因此,我编了四句话,奉献给老人:年老之人,血气已衰;刹车失灵,戒之再说。公仔箱論壇( l/ H* T% l. s' i* R
  二忌:倚老卖老公仔箱論壇2 Z5 A  Z9 Y2 C/ X  @' D! E* g
  平心而论,人老了,不能说是什么好事,老态龙钟,惹人厌恶;但也不能说是什么坏事,人一老,经验丰富,识多见广。他们的经验,有时会对个人甚至对国家是有些用处的。但是,这种用处是必须经过事实证明的,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有用处,是不会取信于人的。另外,根据我个人的体验与观察,一个人,老年人当然也包括在里面。最不喜欢别人瞧不起他。一感觉到自己受了怠慢,心里便不是滋味,甚至怒从心头起,拂袖而去。有时闹得双方都不愉快,甚至结下怨仇。这是完全要不得的。一个人受不受人尊敬,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值得别人尊敬的地方。在这里,摆架子,倚老卖老,都是枉然的。
, y8 ]9 s. v8 A7 _% h# Y4 ^7 ~+ vtvb now,tvbnow,bttvb  三忌:思想僵化www3.tvboxnow.com4 H' s7 R: Z) p/ D
  人一老,在生理上必然会老化;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就会僵化。此事理之所必然,不足为怪。空谈无补于事,试举一标本加以剖析,标本就是我自己。
: Y& V! Q( c: I' t)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我已届九旬高龄,现在,我目虽不太明,但尚能见物;耳虽不太聪,但尚能闻声。但是,思想僵化的迹象我也是有的。我的僵化同别人或许有点不同:它一半自然,一半人为;前者与他人共之,后者则为我所独有。
; s2 K! ~6 p' n4 m# f  就拿穿中山装来作例子,我留德十年,当然是穿西装的。解放以后,我仍然有时穿着西装。可是改革开放以来,不知从哪吹来了一股风,一夜之间,西装遍神州大地矣。我并不反对穿西装;但我不承认西装就是现代化的标志,而且打着领带锄地,我也觉得滑稽可笑。于是我自己就“僵化”起来,从此再不着西装,国内国外,大小典礼,我一律蓝色卡其布中山装一袭,以不变应万变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 c, M3 j" g2 ?1 s3 u
  四忌:不服老( X3 {9 b+ ^9 i
  古今论者大都为不服老唱赞歌,这有点失于偏颇,绝对地无条件地赞美不服老,有害无益。
8 ^9 J9 O/ B* H! ftvb now,tvbnow,bttvb  北大上世纪20年代的教授陈翰笙先生生于1896年,跨越三个世纪,至今仍然健在。他晚年病目失明,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他的活动,有会必到。有人去拜访他,他必把客人送到电梯门口。有时还会对客人伸一伸胳膊,踢一踢腿,表示自己有的是劲。前几年,每天还安排时间教青年英文,分文不取。这样的不服老我是钦佩的。
; q# d8 K, _% ~, Q  l. x!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也有人过于服老,年不到50,就不敢吃蛋黄和动物内脏,怕胆固醇增高。这样的超前服老,我是不敢钦佩的。tvb now,tvbnow,bttvb- e! o9 z& d' N( B2 Z( V
  至于我自己,我先讲一段经历。是在1995年,当时我已经84岁。然而我却丝毫没有感觉到,不知老之已至,每天跑一趟大图书馆,几达两年之久,风雪无阻。一天早晨,我照例4点半起床写作。一转瞬间,肚子发出信号:该填一填它了。一看表,已经6点多了。于是准备回西房吃早点。可不知是谁把门从外面锁上了,我大为吃惊,回头看到封了顶的阳台上有一扇玻璃窗可以打开。我于是不假思索,立即开窗跳出。从窗口到地面约有1.8米高。我一坠地就跌了一个大马趴,脚后跟有点痛。我当天上下午都开了会,第二天又长驱数百里到天津南开大学去做报告。脚已经肿了起来。第三天,到校医院去检查,左脚跟有点破裂。  , j% N8 f" g3 J
  我这样的不服老,是昏聩糊涂的不服老,是绝对要不得的。
+ r2 R: f# l" p- ]tvb now,tvbnow,bttvb  我在上面讲了不服老的可怕,也讲到了超前服老的可笑。然则何去何从呢?我认为,在战略上要不服老,在战术上要服老,二者结合,庶几近之。
* G  H, n% I( W) w/ u; }( [/ u公仔箱論壇  五忌:无所事事
/ O$ g$ k) s; i5 R) m1 Q* Awww3.tvboxnow.com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细致地加以分析,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 s0 V( c$ U* a1 K4 Q1 k  我只能谈最了解情况的知识分子。国家给年老的知识分子规定了退休年龄,这是合情合理的,应该感激的。但是,知识分子行当不同,身体条件也不相同。是否能做到老有所为,完全取决于自己,不取决于政府。自然科学和技术,我不懂,不敢瞎说。至于人文社会科学,则是我颇为熟悉的。一般说来,社会科学的研究不靠天才火花一时的迸发,而靠长期积累。一个人到了60多岁退休的关头,往往正是知识积累和资料积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一旦退下,对国家和个人都是一个损失。有进取心有干劲者,可能还会继续干下去的。可是大多数人则无所事事。我在南北几个大学中都听到了有关“散步教授”的说法,就是一个退休教授天天在校园里溜达,成了全校著名的人物。我没同“散步教授”谈过话,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估计他们也不会很舒服。锻炼身体,未可厚非。但是,整天这样“锻炼”,不也太乏味太单调了吗?学海无涯,何妨再跳进去游泳一番,再扎上两个猛子,不也会身心两健吗?  5 d$ S1 p# |% W4 L8 s" ?
  六忌:提当年勇
4 b# b4 |% g4 T$ [! c+ H公仔箱論壇  在芸芸众生中,特别是在老年中,确有一些人靠自夸当年勇来过日子。我认为,这也算是一种自然现象。争胜好强也许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一旦年老,争胜有心,好强无力,便难免产生一种自卑情结。可又不甘心自卑,于是只有自夸当年勇一途,可以聊以自慰。对于这种情况,别人是爱莫能助的,只有自己随时警惕。
& j5 Z: M6 l' e# ptvb now,tvbnow,bttvb  现在有一些世界冠军运动员有一句口头禅:从零开始。我觉得,从零开始是唯一正确的想法。
4 y' W) c+ C# l+ U9 J  T  七忌:自我封闭) Y, N$ q/ K1 E8 |. G6 R- u
  老年人最常见的现象或者灾难是自我封闭。要求事物永恒不变;即使变,也是越变越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就属于此类人。这一类人,即使仍然活跃在人群中,但在思想感情方面,他们却把自己严密地封闭起来了。公仔箱論壇& G- g5 O# d5 v0 f
  我在高中读书时,有一位教经学的老师,是前清的秀才或举人。他教我们《书经》和《诗经》,从来不带课本,业务是非常熟练的。可学生并不喜欢他。因为他张口闭口我们大清国怎样怎样,学生就给他起了一个诨名“大清国”,他真实的姓名反隐而不彰了。我们认为他是老顽固,他认为我们是新叛逆。我们中间不是代沟,而是万丈深渊,是他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了。公仔箱論壇3 b; `/ z* Q4 j9 U, ?
  我认为,老年人不管有什么形式的自我封闭现象,都是对个人健康不利的。我奉劝普天下老年人力矫此弊。同青年人在一起,即使是“新新人类”吧,他们身上的活力总会感染老年人的。8 K- U/ Q' b  q4 }1 X5 A
  八忌:叹老嗟贫
5 a1 G1 F& \% u% {7 z7 t4 Ywww3.tvboxnow.com  叹老嗟贫,在中国的读书人中是常见的现象,特别在所谓怀才不遇的人们中更是突出。
* C$ J* G: S- Z/ c  中国知识分子一向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过去一千多年以来,所有的读书人都拥挤在这一条路上,僧多粥少,极少数极幸运者可以爬完全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倘若科举不利,老而又贫,除了叹老嗟贫以外,实在无路可走了。
6 I- ^/ X+ i. K6 f2 B  今天,时代变了,但是“学而优则仕”的幽灵未泯,学士、硕士、博士、院士代替了秀才、举人、进士、状元。骨子里并没有大变。在当今知识分子中,一旦有了点成就,便立即戴上一顶乌纱帽,这现象难道还少见吗?
( w# R: [* t& `* T& o4 cwww3.tvboxnow.com  九忌:老想到死
9 e3 {' k! o6 ?  ~& ]  好生恶死,为所有生物之本能。我们只能加以尊重,不能妄加评论。公仔箱論壇# ^" I# t! {+ |5 H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是不能例外。人一到了老年,特别是耄耋之年,此时常想到死,更是非常自然的。关键是:想到以后,自己抱什么态度。惶惶不可终日,甚至饮恨吞声,最要不得。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J2 H. Z9 o% u9 A: P  O: E
  鲁迅不到50岁,就写了有关死的文章。王国维则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结果投了昆明湖。我之所以能泰然处之,有我的特殊原因。“十年浩劫”中,我已走到死亡的边缘上,一个千钧一发的偶然性救了我。从那以后,多活一天,我都认为是多赚的,因此就比较能对死从容对待了。
# h7 @0 v" [& [% P) I" htvb now,tvbnow,bttvb  我希望大家都像我一样,以陶渊明《神释》诗最后四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为座右铭。公仔箱論壇1 m) \& n/ |  q9 c, ?. e
  十忌:愤世嫉俗www3.tvboxnow.com9 _/ ^( \$ v1 S6 i' R
  愤世嫉俗这个现象,古今皆有,老少俱备,但以年纪大的人为多。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很大的危害,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www3.tvboxnow.com$ Z1 W" ]) i4 i; J& M  V
  最常见的就是对社会变化的迅猛跟不上,对新生事物看不顺眼,像九斤老太不识字,只会说“一代不如一代”。识字的知识分子,特别是老年人,便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5 t0 n; s+ y, u/ w$ a2 t. btvb now,tvbnow,bttvb  愤世嫉俗的情绪和言论。我也是有的。但是,我又有我自己的表现方式。我往往不是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正常现象而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而是迷惑不解,惶恐不安。我曾写文章赞美过代沟,说代沟是人类进步的象征。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可是到了目前,我自己也傻了眼,横亘在我眼前的像我这样老一代人和一些“新人类”、“新新人类”之间的代沟,突然显得其阔无限,其深无底,简直无法逾越了,仿佛把人类历史断成了两截。我感到恐慌,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愤世嫉俗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要不得的;可我一时又改变不过来,为之奈何!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毛泽东的两句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愛情是酒,友情是水,水可以酿酒,而酒不能還原水!
Yes, you are right
係真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