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植物照料

高高興興從花市買回的植物,過沒多久便發現葉片開始變黃甚至乾枯,枝幹也逐漸爛掉。每個老闆都說植物很好照顧,有種被騙的感覺。真的不想再買植物了。
相信以上是大多數人對植物的印象。很少人會為了植物去買任何相關的書籍來學習,而大多數的銷售人員也不會詳細說明如何正確照顧,以致錯誤的觀念不斷延續或使消費者不知如何或向誰諮詢。
  你是否天天加水?從來沒有為植物添加肥料?從未讓植物日照?水耕植物的水很快就有臭味?植物其實沒有想像的脆弱,改變自己以往不正確的照顧方式,以下的介紹將徹底改變你對植物的觀感。期望所有人都能成為綠手指。
  植物具有淨化空氣的功能,同時也是一種最自然的方式,將綠色植物擺設於居家室內或辦公室,可以就近欣賞到自然景觀,不僅達到美化綠化的功效,也幫助人們緊張繁忙的工作情緒獲得抒解。但居家或辦公大樓之綠美化,必須考慮建築隔間或地形,並配合不同植物的功能及特性,才得達最佳之視覺效果及目的。室內植物具有分隔空間、遮蔽不良視野、引導動線等功能,應和家俱造型互相協調,植株大小應與空間配合,淺色牆面幾乎可襯托所有種類植物,深色牆面則以淡綠色蕨類植物表現疏落有致。若多種室內植物共同擺放時,應選擇生育條件相似之植物。
  由於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的差異相當大,因此選擇室內植物最重要的是衡量室內溫度、光度和濕度,適當的生長環境和合理的栽培管理,就是給予室內植物最佳的照顧,室內趣味栽培者若能小心照顧,便可使室內植物保持良好品質的長期觀賞期,使它達到美與實用的目的。以下介紹各項管理及維護之原則:

***********加水方式:

大多植物無須天天加水,但 澆水時需使介質完全溼透。不要加水是我對一般消費者最常說的。通常消費者都滿臉疑惑,仔細將內文看完,一定使你豁然開朗,重拾你對植物照料的信心。

 

   除了一些仙人掌及多肉植物能生長在空氣乾燥的地方外, 一般家庭園藝種植的大多是耐陰、淺根及多喜空氣濕潤之環境。大致上葉子愈薄的植物種類需要較高的濕度,葉片厚而具革質的種類則較能夠忍受乾燥的空氣。濕度太低時,吊蘭、椰子類等具平行脈、葉片狹長的植物,會從葉尖處乾枯。因此在冷氣機旁,可用噴霧器來增加植株的濕度,或在花盆底部放置裝有濕石子的淺盤,以產生水蒸氣,來保持濕度。

   

   尤其盆栽植物不比種植在地上的深根性植物,因為盆土有限,盆中能保存的水量更是有限,水分除被植物吸收利用外,亦會從表土蒸發掉,當在室內或陽台不能淋到雨水時,就一定要依靠人為的澆水,能正確的把握好澆水的時機至為重要。

   

   根部吸收水分用來供給植株所需水分,葉片可將多餘水分由葉面蒸散,其功能有如人體皮膚排汗功能一般。當吸收水分超過葉片所能蒸散能力時,過多水分會造成根部、莖部腐爛及葉片黃化,因植物輸水系統受損而引發葉片乾枯 ,通常消費者視此狀況為水份不足,此時若過度加水反而導致植物加速惡化。

   

    春、夏季為植物成長最旺盛的時期,再加上氣溫較高,水份蒸散能力較高,因此須經常加水。冬季因植物生長速度降低,水份蒸散能力較低,應延長加水週期。

 

一‧觀察土壤溼度:室內植物無須天天加水。

   觀察土壤是否乾燥或盆土重量是否變輕時,才添加水分。經常加水會造成土壤過濕,而引致土壤易發霉腐壞;除了使植物根部長時間處於潮濕狀況下容易腐爛,引發葉片黃化、枝幹腐爛導致植株乾枯外,也容易造成小飛蚊或果蠅聚集。土壤過度乾燥時會使土壤萎縮結塊而傷害根部成長,應盡量避免。當葉片略為軟化時, 亦可視為加水時機。

   

   健康的土壤應該是鬆軟透氣佳,水分滲透快且均勻,加水時若土壤吸水狀況過慢時,應適度將土壤翻鬆並充份給水。

   

   大型植物花盆中心的土壤是不容易乾的,不易判斷土壤重量是否過輕,可以手指插入土壤約2-3公分處,若土壤感到濕潤時毋須加水,當深處土壤乾燥時再行加水為宜。澆水次數太多,就容易造成土心積水及腐根的現象。

 

   一般而言,原生於森林下層陰濕處的植物通常是大葉、多葉、葉質較薄,根小又淺根的,因植物本身散發水分的表面較大,因此需要的澆水週期較為頻繁,水量也需求較多。反之適應於露地栽種的植物通常是小葉,葉質厚、根多又深根的植物,自然散水表面少,而植物本身儲水組織多,通常在葉片上多為蠟質表層,水分不易蒸散,加水週期應再延長。

 

   通風良好及陽光充分時,所需要的澆水量通常要比通風不良、日照不足的情況多。比方你在大部分時間都能照到陽光且又通風良好的室外種花,可要比室內擺設的植物多澆水,因此切記在室內陰暗處又少通風時,就千萬不可比照專業栽培花農生產花卉的澆水量,不然往往會造成澆水太多腐根的失敗結果。

 

   花盆的尺寸大小因容土量的不同,及水分保存多寡的差異。特別要注意選擇尺寸大小與植物大小相配襯的花盆之重要性,不要將小小的花苗種在過大的花盆裡。

 

二‧適當加水時間:

  夏季光照強、溫度高、植物生長旺盛時,需要的水量亦多。強光與高溫造成水分的自然蒸發相對提高,因此夏季需水量也一定多,夏季清晨與晚間均為最適加水時機。在夏季高溫正午時刻,要避免澆花,因為土溫的驟降會導致根部傷害,但空氣及葉面用水噴霧,卻可降低植物的體溫。此外,在仲夏的黃昏大量的淋澆,可幫助植物迅速散熱,有利植物生長。強光照射下應避免葉片水珠殘留,因水珠會如同放大鏡一般地聚焦陽光,造成葉片灼傷,降低了觀賞價值。

   

   冬季氣溫低需要的水也必定少。嚴冬季節因氣溫低,不要澆水太多,而且最好在早上出太陽氣溫回升時澆水,避免太早或太晚以免夜間低溫時,葉片及盆土上仍濕淋淋的,更容易降低溫度與造成凍傷。

 

    此外,澆水亦有調節植物體溫、土壤溫度及增加空氣濕度等功能。

 

三‧正確加水方式:

  加水時最重要的是使土壤充分吸足水分,若使用噴霧方式添加常造成土壤表層看似濕潤,實際上土壤深層大多仍為乾燥狀況,無法達到加水的真正目的。

 

    常用的方式為澆灌法或浸泡法。

 

    澆灌法採重覆澆灌,將水直接加入盆土直到多餘水分從排水孔排出為止。 最好重複1-2次,每次間隔5-10分鐘,確使土壤確實吸附足夠水分。

 

    若以花灑由植物上方澆灌時,因水分大多為葉片所排除,實際進入土壤的水分並不多。(通常葉片有絨毛的植物如大岩桐或聖誕紅等,應避免使用澆灌法造成葉片積水,以免腐爛)重複以上動作2-3次,每次間隔10分鐘 ,以使土壤完全溼透。

 

    若植物底部有水盤時,可充分澆水至水盤積水,靜置20-30分鐘讓土壤吸足水分後後將水盤多餘水分倒掉即可。

 

   桌上小型植物可將盆栽浸泡於水中,透過花盆底部排水孔讓土壤自行吸收水分。10分鐘後取出讓多餘水分滴乾即可。(數小時至半天時間無妨)

 

    夏季氣候炎熱或冷氣房中水份易流失時,通常葉片較薄的植物,需要較高的濕度(如黃捲柏、長春藤、蕨類等)可用噴霧器以增加葉片溼度,避免葉片乾枯。不建議直接使用噴霧器作為澆水工具。

 

四‧水耕植物加水:

  消費者對水耕植物種植常有錯誤認知,以為水耕植物就是直接放在水中而不必顧慮其他因素,習慣上都以容器一半以上甚至於全滿的水量來種植;因此經常發生水質混濁、發臭及根部腐爛狀況。即使經常性換水也無法確實改善狀況。

 

    水耕環境因水無法循環流動,是一個封閉環境,所以對水質的控制更是重要課題。植物對水的吸收與蒸發有一定比例,過多的水會導致根部過度浸泡而無法適度呼吸,進而導致根部腐爛並引起葉片黃化及水質發生臭味。

 

    根部無需完全浸泡於水中,建議水分以不超過根部1/2高度為準,待水揮發後再添加新水,以保持水質新鮮。

 

五‧減少土壤鹽份:

  肥料為促進植物成長之必要養分。但肥料使用過多或長期累積下常造成土壤或水中鹽分過高,進而形成結晶鹽,造成根部及莖部發生肥傷。加水除可供應植物成長所需水分外,亦可沖淡土壤鹽分,避免肥傷產生。

 

六‧適時清潔葉面:

  都市空氣中的微量不良塵埃容易導致一些植物生病、落葉、長蟲。適時清潔葉面除可保持美觀外,亦可避免氣孔阻塞而影響葉面呼吸功能,也能促使葉片顏色鮮豔並增加葉片集塵能力。通常在加水時可以噴霧器或直接以水清潔葉片,或以濕布擦拭葉片。





*************肥料使用:

水分僅能維持植物生命,定期添加肥料才能使植物開花成長。肥料對植物而言就像營養品,對葉片飽滿、枝幹茁壯、根系健全及開花結果均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適度與正確的施肥才會使植物更健壯。

     

  植物從種籽發芽、成長至開花結果,在這發育過程中必須具備五大要素:陽光、空氣、水、溫度與養份。

 

  植物的營養經研究發現,共有十六種元素,其中碳、氧、氫三種是由水及二氧化碳攝取,其餘的十三種均需由土壤來供給。

 

  植物所需氮、磷、鉀、鈣、鎂、硫等六種要素需求量較多,就好比人體中所需蛋白質、脂肪、澱粉及碳水化合物,其餘的錳、鐵、硼、鋅、鉬、銅、氯等,植物雖不能缺少但所需求量較少 。

 

  一般具有葉綠素的植物,利用陽光的熱能與水及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形成醣。再以醣為原料從根部吸收氮、磷、鉀等養分,合成生長中的有機物,促使植物成長。在土壤中通常都含有以上各要素,但這些養分的有效性含量有限,尤其氮、磷、鉀三要素經常都是不足的。所以,通常施肥都以三要素為主,其他要素所需較微,除無土栽培外由土壤供給就足足有餘。

 

  無土栽培所指的是水耕、礫耕以及不含土的介質如泥炭土、蛇木、水草等來栽種,但一般市售的園藝肥料已有添加。

 

  如同平日我們食用各式各樣的食物以獲取所需營養一般,植物種植於土壤有限的盆器中,必須自外部添加營養素以利成長。營養不良也會造成植物發育不良,而過度的養分也會造成植物傷害。

 

  一般肥料主要成分為氮、磷、鉀。

  

  氮(N):是形成植物體的材料,亦是蛋白質與葉綠素的構成成分。缺氮植物會造成生長停頓一葉片黃化,不行光合作用。氮肥可促使枝葉茂盛,莖梗強健。

 

  磷(P):是細胞核及原生質的成分,除可形成細胞外,對有機物的合成與分解及幫助呼吸運行上都有作用。缺磷時老葉失去光澤,變成暗綠色,葉邊綠帶赤紫色,植物發育緩慢,影響開花與結果。磷肥有利於花或果實碩大。

 

  鉀(K):促使細胞新陳代謝、水份及養份的移動與儲藏。缺乏鉀的植物葉色暗綠,葉緣呈黑,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減低。鉀亦會移動,如果缺乏鉀可從下層葉的徵狀看出端倪。鉀肥則可增進葉簇色澤的美觀及根部發展。

 

  除了解肥料外,其實土壤的物理性及結構對植物的生長與肥料的吸收亦為重要。黏土與腐植質最能保存與供應養份,砂土較差,且土壤與水的酸鹼度、PH值亦會直接影響養份的有效性。

 

  僅就一般園藝花卉缺乏養份的症候及防治陳述如下:

 

  缺鎂:葉綠素無法正常形成,老葉及葉脈間發生黃化,逐漸蔓延至頂端新芽,葉肉呈黃色但葉脈卻呈綠色,嚴重缺乏鎂時葉面呈褐色壞死斑點。

 

 缺鈣:植物莖和根生長點及幼葉先凋萎死亡,導致植物呈叢生狀,引起根尖壞死。嫩葉失綠,葉緣向上卷曲枯焦,葉尖呈勾狀。

 

 缺硼:嚴重時會造成落花與落果,嫩葉失綠及葉片肥厚皺縮,根系發育不完全。

 

 缺鐵:葉片產生黃化現象,新葉開始出現黃色或黃化現象,逐漸向下蔓延。

 

  一般園藝花卉營養缺乏症改善方法:

 

  1、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調整PH值,並加入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改善土質。

 

  2、重新調配培養土介質比例與成分,並加入不同植物所需營養元素。

 

  3、葉面噴施肥料,有利於植物吸收,可依植物營養缺乏程度,加入適當肥料。

 

  4、對土壤進行鬆土與曝曬,促使土質進行風化與更新,方便以後溶入肥料。

 

  植物不能光靠養份就能成長,千萬不要忽略其他幾項必須條件,即陽光、空氣、水及溫度。若這些條件不足,施肥也是徒勞無功的。過量的施肥亦會造成肥料過剩傷害,亦即肥傷。肥傷有兩種現象:一是土壤中的鹽類過高,使用過量的水溶性高成分化學肥料會成鹽漬植物根部,而使植物脫水及枯死;二是施用氮肥過量引起的傷害,尤其是陽光不足時更為嚴重,會導致植物徒長、倒伏、軟弱、不開花、不結果等不良後果。

 

  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施肥也一樣,要按植物的需要做適量的施肥:

 

  1、施肥時把握"少量多施"的基本原則,避免因施肥過量造成肥傷,尤其是水溶性高成分化學肥料,請依包裝說明加水稀釋倍數或稀釋較高倍數,避免肥傷。

 

  2、施肥時肥料儘可能放置於盆緣或埋至土裡,並離根部較遠地方。根部吸收養分的部分是外部、底部的細根群,而非中央的老根群。避免與根直接接觸造成肥傷。植物當養分運輸系統很直接,左邊的細根群所吸收的養分就直接經由左方的枝幹(韌皮部)運送到左方的枝條。因此當你只選擇在哪一邊施肥,哪一邊的枝條就會長的比較茂盛。

 

  3、光照對植物的養分吸收影響很大,室外或陽台光線充足時植物光合作用快,需要肥量較多因此施較多肥;室內或陰暗光照不足的植物光合作用慢,需要肥量少因此施較少肥。

 

  4、生長較強或生長快速植物,需要施肥份量較多;生長勢弱的,需肥較少。

     

  市面上銷售肥料可分為有機肥與化學肥料二種,一般植物均可使用。

  有機肥料是指植物枝葉或動物糞便等有機物分解後產生的肥料。這種肥料的效果很慢,成份也不均勻,但有效期間長,而且有改良土壤質地的作用。通常都在種植前加在土壤中做基肥。

 

  化學肥料是人工製造的肥料,種類很多。一般供家庭園藝使用的都是完全複合肥料,含有氮、磷、鉀三要素,有些還參合了其他微量元素或農藥等。

 

  若非專業人士,建議使用一般植物通用肥料較為方便,可免除不同植物使用不同肥料與瓶瓶罐罐的困擾。

 

  肥料依外觀可分為固態(長效肥)、液態肥(速效肥)。

 

一‧液態肥料:液態肥料為短效性肥料,通常約1-2週使用一次。瓶裝液態肥料應沿花盆邊緣添加,盡量避免集中於根部;粉狀及液態濃縮肥料需加水稀釋後,均勻噴灑於葉面(多肉植物及葉表面帶有絨毛狀之植物應避免直接噴灑於葉面)、莖部或直接加入土壤中(液態肥須於植栽澆水後使用,避免土壤乾燥時添加)。水耕植物僅能使用液態肥料。   

 

二‧固態肥料:固態肥料屬長期緩效肥,與水分接觸後持續釋放出養分,約2-3個月均勻灑於土壤表面乙次。固態肥量切勿使用於水耕植物。

   肥料種類品牌眾多,有關用量及添加頻率,可洽詢銷售業者或參考商品包裝上使用說明。


***********適度光照:

所有植物都需光照,室內光源普遍不夠,適度日照將使植物更健康所有植物都需要光,而所需之光度亦有不同。會開花、結果之植物比純綠色觀葉植物需更多光照量。大部分室內植物源自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了解依其生長環境的光照條件,即使移至其他環境,也須符合原生地之光照情況才能使植物長時間存活。
  燈光大多僅為了彌補室內環境光源不足,若要完全取代自然光,建議經由專業人士依據環境及植物種類與光照強度設計規劃。不同燈具所產生之光源亦有不同特性,簡單分類如下:

自然光:問題不在與自然的陽光 是否為植物最好的光源,而在需要照多久、照多少的陽光。室內每一處的光照量會隨著每天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有些植物可以忍受陽光直接照射一整天(如銅錢草、海洋之星、龜甲變葉木....等)。有些植物可以承受短暫的陽光直接照射(如火鶴花、紫鶴花、佛手蓮....等)。有些則喜歡間接或經過濾(如透過薄簾幕)的光線照射(如大岩桐、黛粉葉、山蘇....等)。對植物光照需求的基本了解,有助於維護植物健康。

  盆栽觀賞植物也要全方位均勻受光,植物具有向光性,若長期單面受光,整棵植物會變形的,受光面會長得特別茂盛。枝條也會轉彎的!

鎢絲燈(黃光):鎢絲燈是室內最常使用的燈具,會放射出使植物開花所需的紅光,不過發出的藍光及紫光總量不夠,因此不適合單獨使用鎢絲燈作為照設植物的光源,但在照設不到陽光的地方可搭配使用日光燈來種植開花植物。一般建議燈具距離植物約60-90公分內較為能提供適度光照。(建議經由專業人士依據環境及植物種類與燈光照設強度設計規劃)。

日光燈(白光):日光燈通常用於辦公室,住家使用上少一些,放射出促進葉子成長的藍光。適合觀葉植物的照射,不似鎢絲燈易使新生嫩葉焦掉或乾枯。一般建議燈具距離植物約60-90公分內較為能提供適度光照。(建議經由專業人士依據環境及植物種類與燈光照設強度設計規劃)。

金屬鹵素燈:金屬鹵素燈所產生的光比鎢絲燈所產生的光強好幾倍,常見的鹵素燈可放射遍及整個光譜的光,可供植物開花及健康成長所需。鹵素燈常用於大型室內植物用。鹵素燈本身會產生高熱及強光,須與植物保持適度距離,以免植物焦掉或乾枯。(建議經由專業人士依據環境及植物種類與燈光照設強度設計規劃)。

   植物分全日照、半日照、半陰及陰蔽植物,依其特性需定期日照。除生態缸採固定光源照明外,一般室內光源對植物並不足夠。   

  沒有任何植物可以完全室內擺設而無需日照,視植物特性不同而有不同的日照需求。


一、全日照:每日至少接受五個小時直接日照,一般於室內種植時,須擺放於窗邊或採光良好之區域,每週至少移至戶外接受半日至一日直接日照。若將植物擺放於室內,每週與戶外植物以輪替方式擺放,除可讓植物維持美麗成長外,亦可不時改變家中氣氛。

  一般而言, 銅錢草、海洋之星、龜甲變葉木、仙人掌等多肉植物喜好全日照(中高度光照)。

 

二、半日照:每日接受二個小時直接日照,半日照的環境是指一天中大部分時間所接受到的是明亮的反射光或間接光照。換言之,每日約有4-6小時不用輔助燈具而能閱讀報紙的環境亦是。大部份開花植物均可在此環境下開花。

  此類植物於室內種植若無法放置於半日照環境時,至少2-3週移到陽台間接日照半日至一日。(大多數消費者並不會在陽台裝設遮陽網,夏季炎熱氣候建議置放於陽台牆壁邊或全日照植物後遮陽處,避免直接強日照造成葉片曬傷。冬季一般情況下可接受直接日照)

  椰子類、擎天鳳梨、火鶴花、單藥花、綠珊瑚、彩葉芋、竹芋、變葉木、網紋草、觀音蓮、竹蕉類、朱蕉、孔雀木、鴨跖草類、冷水花、榕樹類、椒草及大部分蘭花喜好半日照(中度光照)。

 

三、半陰:指陽光無法直接照射,無法受到大量明亮、間接光照的地方。半陰環境通常是透過薄簾幕、樹木或其他遮蔽過濾物導致光線無法直接或間接照射環境。一般家中大多屬此環境。通常適合這些環境的植物並不代表無需光照,仍建議夏季炎熱氣候置放於陽台牆壁邊或全日照植物後遮陽處,避免直接強日照造成葉片曬傷。冬季一般情況下可接受間接日照。  

  蕨類、粗肋草、黛粉葉、合果芋、白鶴芋、黃金葛、蔓綠絨及常春藤則為喜好 半陰之植物(低度光照)。

 

四、陰蔽:陽光無法直接照射,既使在中午時也有些陰暗之場所。通常指無採光之浴室或房間。即使是耐陰植物也無法長時間種植於此種環境中。通常建議二組植物分別置放於半日照及陰蔽環境中,每週將二組植物交換以維持基本光照需求。

 

  大部份觀葉植物對室內環境都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即使在不適合的溫度範圍,仍可生存一段時間而不受影響。一般原生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植物,喜歡較高的溫度。但夏天高溫伴隨低相對濕度時,葉片邊緣或葉尖易焦枯,應避免置於太陽直射的地方。多數觀葉植物在16~18℃以下易受寒害黃化甚至組織壞死,故冬天寒流來襲,不宜放到室外受寒。

  觀賞鳳梨類、火鶴花、單藥花、彩葉芋、竹芋類、葛鬱金類、變葉木、網紋草、粗肋草、黛粉葉、合果芋、白鶴芋、黃金葛、蔓綠絨、電信蘭、竹蕉類、朱蕉、虎 、尾蘭及榕樹類植物喜好高溫,生長時期日溫22~30℃,夜溫需18~20℃以上。多肉植物類及常春藤則可生長於較低溫的環境。


******繁殖與分株:
過度茂盛或植株過高時會影響美觀及植物成長。
  常有人問我,有什麼植物不會長大?事實上植物的成長是必然的,了解如何讓植物繁殖或分株及適度修剪枝葉,不但使植物發育良好, 且能體會成長的喜悅;當新生小苗成長與茁壯成另一盆新植栽時,恭喜你已成為植物達人了。

    觀葉植物繁殖時只要溫度適當〈20℃-30℃〉,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其中又以五-八月最為適宜;九-十月雖溫度適宜,但考慮到新生幼苗成長有時無法順利越過寒冬,所以不可謂之為適當時機。
  一般家庭用的盆栽移植前要注意一些小細節:
  1.花盆的排水:大部分的植物根部都需要空氣,植物的根部有一點類似於『向氧性』,它會朝著盆子底部的空隙發展。盆栽種植一段時間之後,淤沙容易堵住排水孔,因此要時常注意盆底的排水孔是否通暢,充分的氧氣對植物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P.S.土壤中含水與含氧量是相對的。水含量越高則含氧量越低,反之亦然。  

  塑膠花盆通常具有較多的排水孔,但外型關係不似陶盆美觀,因此常有人考慮移植至陶瓷花盆中。但陶瓷花盆通常僅有一個排水孔,且因燒製關係排水孔通常都不設計在最低處,因此建議在排水孔上先行鋪設一張網片,再鋪上發泡煉石或石頭〈至少1-2公分高〉,最後再植入植栽及盆土,以利排水。
  2.土質:土壤長時間接觸到強烈陽光和空氣後,土壤中的有機質容易揮發於空氣中,土質容易逐漸變硬、變壞,阻礙水分的吸收以及根系的拓展,這會對植物造成很大的傷害。而且土壤會因長時間加水後而逐漸緊實,這也會影響到根系發展。
  因此適時鬆土及使用混合土壤〈培養土中可混入一定比例的蛭石或珍珠石〉可延緩土壤硬化速度。
  盆栽植物在種植幾年後最好進行換土的工作,原因如下:
  花盆的大小限制了植物根系的發展,時間一久土壤中佈滿根系,土壤中的養分被吸收殆盡。由於植物是由盆子的四周以及下方細小的根系吸收養分以及空氣,換土可以完全的解決土質變差的狀況。
  當植物長大的時候,就需要換更大的盆子,不然根系無法往外長出新的細根,讓植物更茁壯。而且枝葉過度擁擠時,也會影響到新生枝幹成長及植栽受光程度。
  植物必須固定幾年就換盆、分株、換土,否則就會造成所謂的『敗根』,根部老化、然後腐爛導致植物死亡;根系也是需要汰舊換新的。若是種植在地上的植物就不有有這個問題,因為地下的空間足夠讓根系自由的擴展。
 

  一般繁殖方式可細分為實生〈播種〉、插枝、分株、壓條等。

  實生:以播種方式的一種繁殖方式。一般觀葉植物都很難取得種子,所以很少使用實生法。通常用於會產生孢子類的蕨類植物或樹籽類植物〈如竹柏、羅漢松、香柚、咖啡樹、綠鑽等〉。

  發芽適溫為15℃-30℃。 過度酷熱會造成腐敗而死,最好避開梅雨季及盛夏之時進行;因此夏季時應將植物置於室內或通風良好之場所。過度寒冷會造成發芽不良,冬季時應將植物置於室內或以燈泡加熱方式給予控溫。

  加水方式以噴霧方式為宜,保持土壤些微濕潤即可;過度潮濕常造成土壤及種子發霉〈若有發霉狀況初期,可將土壤表層發霉部份刮除,並減少加水頻率。〉。過度乾燥會造成種子發芽不易,建議花盆表面可以用保鮮膜覆蓋〈記得以牙籤戳洞〉以利控溫及控濕。

  插枝:以莖或葉插於土壤中的繁殖方式。大多具有健壯枝幹的觀葉植物可採插枝方式繁殖; 葉片厚實之植物大多可採葉插方式繁殖。

 
白玉黛粉葉
有效分解CO2
大岩桐
有效集塵
白鶴芋
分解有機物
火鶴
分解有機物
單藥花
有效集塵
山蘇
有效分解CO2
★★请珍惜自己的ID,切勿尝试挑战抗衡版规★★
  ★★★★★★链接外网者ID杀无赦★★★★★★
Thanks for ur sharing ...
受益良多十分感謝
好喜欢买花草树木回家,但是每次好容易變黃甚至乾枯,现在有了(植物照料),种植的知识都解决了,十分多谢分享!!
谢谢您的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请问楼主知道大马那里可以找到苦练树吗!谢谢!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受益良多 感謝
thank you   受益良多
[code][/code]thank you   受益良多
非常不錯的好東西 那真是感激不盡
感谢您无私的分享!
对我这个初哥来讲,真是上了宝贵的一课!
感恩!
i love gardening
i need do something for my garden in summer thanks all inform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share.......
1

評分次數

  • derekla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