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華武術] 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打印本頁]

作者: fisherdai    時間: 2007-7-11 11:03 PM     標題: 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中国传统武术的每一个拳种,都有其独具特点的技术体系,从而形成各拳种之间在风格特点上的明显区别,其中发力技术是形成一个拳种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拳种的立身之本。练拳不懂劲无疑于盲人摸象,即使刻苦修炼也难窥拳术之堂奥。鉴于此,本讲拟从发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极拳的劲力技术。
一、八极拳发力技术的原理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1、八极拳发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发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发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发力过程是一样的。
“发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发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发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是发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发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
八极拳的发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发”,也就是通常练武术讲的“寸劲”、“爆发力”,但八极拳所发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发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发力的准备过程)和发力过程,发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发力。所以八极拳的发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发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速,发力时要突然、暴烈,也就是:快速到位,到位发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
2、八极拳发力技术的科学原理
八极拳在发力时遵循《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符合动量守恒定律,即∑mv=恒量,其中m是质量,v是速度,它们的乘积mv就是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有人讲劲与力是不同的,这是从力学的表述而言。对于习武之人在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力都是指劲而言,有时叫劲,有时叫力,有时叫劲力。从力学的科学角度讲,其不同之处就是动量与力的区别,动量(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是人体内部潜在能量的外在表现,人体一但运动它就表现出来,即使没有打击到物体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打击到任何物体时,“力”是不存在的。
那么这种物体(人)本身所具有的描述物体(人)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就是我们所说的劲,或者说劲是以动量为主要因素的一种状态;那种由于物体(人)对物体(人)发生作用才能表现出来的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力,也就是说力是在击打到物体后,由动量转化而显示出来的一种作用。
《运动生物力学》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是: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在所受外力的失量和为零或为恒量时,人这个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为恒量)。当某一方向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增大或减小),与其相对应的(反方向的)另一动量也会随之改变(增大或减小),以保持总动量的不变。
八极拳在发力的瞬间,人体向前运动的趋势或运动速度对发力不起主导作用,甚至不起作用,它的作用就是快速到位。在发力时这种向前的趋势只能减小,不能增加,甚至减到最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可以说八极拳的发力不是依靠整体向前运动而获得的,而只能是由人体内向外爆发出来的。
现在,我们就用动量守恒定律来研究八极拳的发力技术。首先我们可以把人体看成是由无数个小质点构成的一个系统,由于质点非常小,它的形状对运动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这样我们只要去研究任意相关两个小质点的运动规律,然后再把有关小质点的运动特点用积分的方法积到一起,就可以得到人整体的运动特点,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用以形成八极拳发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武术实践活动。
八极拳在发力的瞬间(我们要把人体向前运动的过程和发力的瞬间区分开来),由于我们可以把人体向前的总动量视为一个恒量(实际是一个较小的恒量或零)。那么我们在发力时实际是依靠内力使劲力向四面八方炸开,此时每两个相互对应的小质点的运动都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即m1v1=m2v2,也就是两个小质点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动量为零。如果我们加大其中一个小质点的动量m1v1,就会使另一个小质点的动量m2v2得到相应的增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动量的总和不会改变(为恒量或零)。也就是我们想增加整个向前的动量∑m1iv1i,就必须加大所有向后的动量∑m2iv2i。
当我们打击到对方身体时,这种向前的动量(∑m1iv1i)就会转化为冲量(F·△t),也就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发生了作用,力(F)就表现出来了。《力学》中冲量表示物体动量的变化,F·△t=mv2—mv1,这就是动量定理。从定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动量的变化固定的情况下,作用的时间越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作用的时间越长作用力就越小,所以我们为了增加作用力,就要尽量缩短作用时间,实际上作用时间如果超过两秒以上就不是打人了,正确的说应该是推人。所以八极拳发力时讲究瞬间爆发,这是符合动量定理的。
八极拳发力时所产生的沉坠劲,对地面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强大的压力就使人和地面之间产生了很大的摩擦力,使得脚下生根,用以对抗对手的反作用力,能够更加有效地把向前的动量施加到对方身体,增强打击效果。
从以上我们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科学原理对八极拳发力技术的定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八极拳的劲是由内向外爆发的,是人体内在能量的瞬间释放。二是八极拳在发力的瞬间人体重心是稳定的,因为它不依赖人体向前快速运动所获得的能量,而是依靠人体系统内动量分配的调整所获得的,这就保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三是我们如果想加大前手向前的打击力度,就必须同时加大后手向后拉的劲力,两者不可偏向一方。就象老拳师说的那样“前手十分劲,后手九分九也不行,也必须是十分。”四是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外辐射发出的,任何方向都有劲力存在,而且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劲力与之相对应,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六面整体浑圆力。
二、八极拳发力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对八极拳劲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八极拳发力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劲整力猛、暴烈突然。由于八极拳的发力是整体发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发出的,且各个部位高度协调,同时发动,充分激发了人体内的潜能,使之瞬间向外爆发出来,形成了八极拳劲力刚猛暴烈的特点。在实用时威力奇大,极具杀伤力,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招式也极具实效性。
二是劲力浑圆、攻防兼备。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发出,其中既有显现的力,也有隐藏的力,可以说全身无处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无力,触之则有力,而且在各个方向都有力存在。对手无论在任何方向实施破解或偷袭,或者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都会遇到一股强大劲力的反弹,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伤害对手的作用。
三是刚柔相继、虚实相生。八极拳的劲力看似刚猛,而在蓄劲和劲力运行的过程中又要做到柔顺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其过程的柔顺和发力的刚猛,充分体现了八极拳劲力刚柔相济的特点,柔顺的过程为发力的刚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这种刚柔相济的劲力使得八极拳的招式在应用时能够虚实相生,每一招每一式皆可实可虚,不发力为虚,发力即为实,不到位为虚,到位后即变为实,因此可使人虚实难辩,真假难分。
四是以气促力、简捷实用。八极拳在发力时都伴以擤气,以使气力相合,内外合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招式,也蕴藏着极为巧妙的劲力,且可使内气直接用于实战,从而发出督透之劲。此劲后续极强,就向大海的波涛一样,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直透体内,伤及五脏六腑,使人无法抵抗。人在受到打击以后,外面没感到怎么样,而内脏却似翻江倒海般难以忍受,这也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伤”。
三、练习八极拳发力技术容易出现的问题
八极拳的发力对整体协调性要求很高,其细腻之处也很多,因此在练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领不明,二是片面理解,三是急于发力,四是劲力不合。
要领不明是指对发力的要领无法正确理解,或者浅尝辄止,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由于是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由于老师的错误讲授,而形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是非常顽固的,别人的忠告是很难听进去的,所以最后练出来的就不是八极拳的劲力了,就象武术界人们常说的“练的是八极拳的架,不是八极拳的劲”。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就是克服自以为是的心态,虚心向有名望的老拳师请教,如果向连自己老师都非常尊敬的老拳师请教就更好了,请教时要真心诚意,人家才能真正告诉你,得到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后,要细观察,从中悟出道理来。
片面理解是指对发力的要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致使发力时在某一个侧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其它方面则违背了拳意要领的要求。例如:大家都知道八极拳是取八方极远之意,但有的人在练习发力时只有一方极远,还有的每在发力时肢体放过了头,好象是达到了极远,但发力力点不明,整体不是爆炸劲,也失去了八极拳的真意。
急于发力是指虽然知道了正确的要领,但还没有落实到实际动作中去,在整体还没有和顺的情况下,急于在动作中发出劲力。一般人们都认为八极拳的劲力刚猛,总觉得不发力不足以体现八极拳的特点,从而急于发力,图一时之快,结果导致了劲力僵硬、不合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生成,阻碍了正确劲力的形成。虽然勤修苦练,功夫没少下,但还是事倍功半,进展缓慢,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克服的方法是不要急于发力,要在慢练中仔细体会要领,使要领自然地溶于动作中去,然后逐渐尝试发力,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劲力不合是指发力时达不到六合的要求,整体不协调,也就是老拳师讲的“打的不整”。所谓“整”就是整体发力,也就是合。劲力不合的主要表现一是擤气与发力不同步;二是跺脚与发力脱节;三是缺乏竖颈、顶顶之力;四是后手与前手劲力不等,后手向后偏斜等;五是缺乏沉坠劲,身体起伏不定,时高时低等等。克服这些毛病的方法最好是由老师一一纠正,也可以由功夫好的师兄代劳,习拳者关键是要用心领悟,认真改正,才能逐个克服毛病。
四、怎样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首先要正确掌握要领,而最基本的要领就是八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即“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沉肩坠肘、气贯丹田”。然后再仔细琢磨八极拳发力的原理及过程,这样边理论边实践,反复印证,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从“十字劲”入手。因为“十字劲”是八极拳劲力的主流,同时又包含了其它劲法,因此先把这个劲练好了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所谓“十字劲”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劲力和后手向后拉的劲力构成了“十字”的一横;而沉肩、坠肘、跺脚、擤气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坠的劲,同顶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十字”的一竖,因此我们叫它“十字劲”,也叫“十字顶拔劲”。
三是要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八极拳劲力特点的动作来练习。这些动作主要就是撑锤、迎面掌和怀抱婴儿(马步顶肘),无论是站桩培植内力,还是试劲、放劲都从这几个动作入手,进行反复练习。每个动作要一招一式地练,力求准确,切记毛草,最后由练习数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老拳师们讲:“怀抱婴儿不打到两万下,劲是出不来的”。而撑锤和迎面掌则应该“没遍数地练,越多越好,要学到老练到老。”练久了自会体验到其中奥妙无穷。
四是要循序渐进。练习时要先打暗劲体会要领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待感觉对了以后方可尝试发一点力,再随功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劲力,也就是“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后也切记少放足劲(即十分劲)。
五是八极拳练的是爆发力,也就是人们说的“寸劲”,他讲的是劲到头发,但发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动作过程要柔顺自然,要充分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发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只有把劲力练好,才能为以后的拳术练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把实用技法练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时发出六面整体浑圆力,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巨大威力。
作者: fisherdai    時間: 2007-7-11 11:07 PM

八极拳的“跺脚、擤气和发力”,共同构成了八极拳劲力的三个基本要素。
作者: iquitos    時間: 2007-7-25 12:29 PM

:014: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3.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