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分享]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
[打印本頁]
作者:
choujash
時間:
2012-10-4 06:56 AM
標題: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
~~一群充滿想像力與夢想的人,打造出夢想的陶花園~~
歷經興衰的焠鍊,一步一步的傳承下來
水里蛇窯是台灣現存最古老、最具傳統代表性的柴燒窯,也是努力傳承與發展台灣最具代表性之南投燒技藝的窯場。這經歷近百年的場域,讓台灣這塊美麗的土地充滿更多草根人物的傳奇與感人的故事。
水里蛇窯第一代窯主-林江松
水里蛇窯成立於民國十六年,由南投製陶師傅林江松(第一代窯主),鑑於水里當地為木材的集散地,燃料豐 富且陶土質佳,這些因素讓他決定舉家來到這裡成為當地第二戶的人家,也是最早到水里砌築窯爐的陶瓷工作者。由於第一戶人家是當地的大地主,剛開始頂崁還是尚未開發的荒地,因此地主希望藉由製陶師取土的需要來共同整地,把荒地整理成為可農耕的良田。
起初,窯場經營的狀況並非沒有遇到困難,在製作技術上經常遭遇到失敗的窘境,但這也激起窯主的研究精神,從失敗中記取教訓。由於他的努力,使得製陶技術得以成長,為水里成為陶藝之鄉的奠基者。
水里蛇窯第二代窯主-林木倉
第二代窯主林木倉(甕仔伯),十三歲開始學做陶器,在窯場中耳濡目染與用心學習之下,十九歲就成為能獨當一面的製陶師傅了,並延續了第一代的精神將水里蛇窯傳承下去。此時期是市場需求最旺盛、也是水里蛇窯陶器最風光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為水缸、陶瓷日用品,也製作過當時抗戰需要的「防空缸」。由於這裡出產的陶器品質良好,口碑甚佳,幾乎每隔三至五天就可以出一次窯,也讓「搶窯」的文化在這裡衍生出來。「搶窯」為剛開窯時就冒著危險率先進窯取出成品,此時窯溫還高達兩百度以上的高溫,因此窯工須穿著布袋裝作為防護,這搶窯的文化也讓當地發生的許多的趣事,其中當地婦女還用此燙頭髮,可見當時蛇窯與地方生活的聯結是密不可分的。
水里蛇窯第三代窯主-林國隆
但是約民國六、七十年左右,傳統窯場的價值受到了塑膠等工業製品的取代,此危機讓水里蛇窯逐漸成為夕陽產業。「需要我回來繼承祖業嗎?」身為家中獨子,在外地求學的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在高中即將畢業時這樣詢問父親。而父親僅說了一句︰「雖然傳統燒窯的行業已經是夕陽產業,但這是祖先留下來的,我們有責任維護它。」就此林國隆便知曉傳承家族事業是父親的心願。
面對父親口中的「夕陽產業」,林國隆思索著拯救這個家族事業的方法。最終,他決定先充實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報考了聯合工專陶瓷玻璃工程科。第一天到學校報到時,他便告訴後來影響他至深的陳煥堂老師︰「這科系是我的第一志願,也是唯一志願,因為我家裡工廠快倒了。」這番話,讓林國隆得到這位恩師的關注與幫助。在求學與業界實習之餘,他思考著水里蛇窯生存的價值所在時,發現蛇窯除了具有生產傳統陶瓷的能力之外,最珍貴的價值莫過於「文化」與「歷史」。
因此於1983年接掌水里蛇窯時就有了明確的方向,秉持著「文化是有價值的,並且值得被保護」的理念開始執行歷經十年的老窯場改革計劃。這場革命將水里蛇窯具文化價值的部份進行產業化的包裝,並且賦予教育性。此舉讓水里蛇窯從生產陶瓷,轉型成為讓民眾學習歷史與傳統文化之文化創意產業。
於1993年11月12日,中華文化復興節這一天,水里蛇窯打破了工廠技術隱私的限制正式對外開放參觀,成為國內第一座觀光工廠「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以此守住水里蛇窯歷史命脈至今,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和認識充滿歷史與藝術價值的傳統陶瓷文化。同時,林國隆也不忘水里蛇窯製造傳統陶製品的本質,以設計創新加值陶藝產品打造自有品牌,將陶藝的美感帶進生活,讓現代人也能感受傳統窯燒的陶瓷文化與美學。
水里蛇窯第四代
為一群有夢想的孩子,並對傳統文化充滿著滿腔熱血的一群人,在水里蛇窯這塊土地上持續創造出更多的傳奇故事。
取自官網
http://www.snakekiln.com.tw/travel_view_detial.php?news_id=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看更多
http://www.flickr.com/photos/image-pixel/sets/72157631682779590/detail/
作者:
lost1230
時間:
2012-10-4 05:57 PM
越來越少人對費時間, 利錢少的東西有興趣.
理念值得推崇, 讚呀!
作者:
chiukk_8
時間:
2012-10-6 10:19 PM
傳統技藝該支持的
多謝大大分享~~~
作者:
snake@
時間:
2012-10-7 07:56 AM
上次有經過 但沒進去 有機會再去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3.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