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运球突破曾遭到规则禁止 大O让它成为一门艺术 [打印本頁]

作者: ~嘉~    時間: 2008-3-18 06:00 AM     標題: 运球突破曾遭到规则禁止 大O让它成为一门艺术

看早期的球员运球突破,就像是在看一场英式橄榄球训练,尤其是在篮球运动诞生后的头20年。这是因为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双手运球还是职业联盟中的主流运球方式,球员们用两只手拍着球冲向前场,脑袋埋得很低。这种早期的运球方式既不美观也不实用,当时的许多职业联盟因此制定种种规则限制球员运球,比如说直到1915年,运球的球员都必须把球传给队友,而不能自己投篮。既然运球不是推进的好办法,许多球队干脆很少运球,他们满场传球,最终目的是为一名篮下球员拉出空当,或是创造远程定点投篮的机会。

★起源时间:19世纪90年代

★创始人:纳特·霍尔曼

★绝世高手:约翰·伍登(NBL,1932-1938)、奥斯卡·罗伯逊(1960-1974)、纳特·阿奇博尔德(1970-1984)、“魔术师”约翰逊(1979-1991、1995-1996)、基德(1994-今)

除基德外均为名人堂球员。

★技术要点:运球向篮下突破时,尽量用远离篮筐一侧的手控球,同时身体略微偏转以保护球。在离篮筐约1米左右时,用非投篮手一侧那条腿蹬地起跳,切记让身体处于防守者和球之间。如果你习惯用右手投篮,就用左腿起跳,让右腿腾空。身体向篮筐接近时,伸展右臂托球上举,利用指尖力量将球送向篮筐方向。可以选择打板或直接投篮,记住屈腕这一后续动作。如果对手对你犯规,依然要尽力把球投向篮筐,这样你将有机会“打三分”。运球突破时要抬着头,否则你有可能撞上防守球员并被判带球撞人。

像“精灵”闪过防线

华盛顿国会队的“胖弗雷迪”斯科拉里和罗切斯特皇家的鲍勃·戴维斯,是最早将运球突破的艺术上升到美学层面的两名球员。斯科拉里身高1.80米,是一名诡计多端的后卫,他确实很胖,球迷们常常拿他的啤酒肚开玩笑,不过他一旦开始运球突破,就快得像一条撕裂空气的皮鞭。戴维斯成名于塞顿霍尔大学,他是上世纪40年代技术最全面的后卫,运球突破的动作既优雅沉着又标新立异。戴维斯的弹跳力并不出众,然而当一名身材高大的对手挡在他面前时,他总能找到办法将身体侧转到最有利的角度,为自己创造尽可能大的投篮空间。戴维斯不是唯一使用这种花招的球员,但他无疑是同时代球员中玩得最好的一个。

“大O”罗伯逊在职业生涯中主要是以擅长传球著称,不过他的运球突破也是一绝。只要看到清晰的突破路线,罗伯逊从来不会放过一次突破的机会,这时他的力量和传球天赋就成了对手的梦魇。罗伯逊强壮的身体让他可以硬吃当时的任何后卫,如果对手不对他采用贴身紧逼,他可以轻松地跳投得分,如果对手逼上来,他会运球迈出一大步,贴着防守者的身体绕过对方,朝篮下扑杀过去。

当时的大多数球队都拿罗伯逊没办法,他的拿手绝活之一是单挑中锋。罗伯逊运球突破后会在空中转体,以髋部侧对对方中锋,造成对方犯规的同时将球拨向篮筐,从而获得“打三分”的机会。有时候,罗伯逊也会在把对方的内线球员吸引到身边后,将球传给自己的内线搭档,通常是早期的恩布里和晚期的密尔沃基雄鹿中锋贾巴尔。

与罗伯逊同时代的球员中,能把运球突破运用得像他一样出神入化的只有寥寥数人,这其中包括洛杉矶湖人控卫杰里·韦斯特和印第安纳步行者后卫比利·凯勒……当然还有“精灵”。

“精灵”纳特·阿奇博尔德是正统控球得分型后卫的缩影,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那些NBA巨人面前,身高1.85米、体重仅72.6公斤的他仿佛弱不禁风,不过当他开始运球突破和造成对手犯规时,又是另一番景象。阿奇博尔德在离篮筐四五米开外的跳投准头极佳,但他最大的优势还是惊人的速度和敏捷。1970年阿奇博尔德以新秀身份加盟辛辛那提皇家,遇上的职业启蒙恩师恰好是前凯尔特人伟大控卫库锡。库锡告诉“精灵”,以他的速度和敏捷,应该能随心所欲地得分。

库锡的预言无比灵验,在1972-1973赛季,阿奇博尔德以场均34分和11.4次助攻的表现,同时加冕“得分王”和“助攻王”,直到今天还没有第二位NBA球员做到过这一点。当然,阿奇博尔德也为一名小个球员在巨人丛林里的统治性表现付出了代价,接下来的一个赛季他身受重伤缺阵47场,伤愈后再也没能打出以前那种惊人的数据。

在阿奇博尔德之后,也涌现了大批以他为模板的突破好手,NBA对三分球的引入扩大了防守区域,给这类球员创造了更开阔的突破空间。少数身材格外强壮的外线球员,还延续着罗伯逊硬吃对手的突破方法,他们中包括“魔术师”约翰逊、丹特利、皮尔斯和勒布朗·詹姆斯。这些球员突破时迈出的第一步都相当大,整套过人动作一气呵成且爆发力十足。以马布里、毕比、基德、纳什和保罗为代表的多数现役球员,在运球突破时则更加注重技巧。

年轻时的基德堪称“力量流”和“技术流”的集大成者,他在身高体重上一点不吃亏,运球功底也相当扎实,还有全联盟最出色的突破分球意识。在基德率领网队连续参加的两届NBA总决赛中,尽管他的球队连遭湖人和圣安东尼奥马刺重创,但他本人在每一场比赛中都是最出色的传球手。基德并没有把运球突破这项技术带上一个新台阶,但他的打法已经让突破分球在今天的NBA更加风行。

邓肯“开路”成就马刺突破王

身披马刺的银黑战袍将近七年之后,托尼·帕克还经常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尽管珍藏在家中的那三枚总冠军戒指时常会提醒他:这一切都是真的。很少有哪个NBA球员能在25岁的年纪就拥有这样多的荣誉,有时候帕克回顾自己的NBA生涯,也觉得不可思议。

“我的职业生涯仿佛是被人按下了‘快进’键。”帕克说,“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让我根本来不及做好准备。有时我一早醒来,会躺在床上想半天,直到我确定周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不是一场美梦。我真是个幸运的家伙,能够跟邓肯和吉诺比利这样的球员做队友,年纪轻轻就登上职业篮球的顶峰。”

帕克有些过于谦逊了,马刺这个强大的团队固然给了他不少支持,但他也是马刺强大的原因之一。作为全联盟现役球员中速度最快的一个,帕克的运球突破是马刺重要的得分手段,如果把他近年来进步显著的突破分球计算在内,人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才是马刺进攻体系中的关键人物。

在帕克的突破技术不断精进的过程中,两位导师起了很大作用,一位是马刺主帅波波维奇,另一位则是该队投篮教练奇普·恩格兰德。刚刚开始NBA生涯的帕克还是一个不稳定的得分手,波波维奇觉得要对他的得分方式来一番大改造,并让恩格兰德负责执行。

“波波维奇教练从我的新秀赛季起就给了我不少机会。”帕克说,“那时候我只有19岁,我根本不清楚他怎么会对我抱着如此大的信心。一个年轻球员还能向他的教练要求更多吗?反正我是相当知足,我知道波波维奇教练希望把我改造成一个适合球队打法的好球员。”

波波维奇和恩格兰德两位像顽强的玉雕工一样,雕琢着帕克这块璞玉。从2005年夏天开始,恩格兰德禁止帕克在比赛中投三分球,因为他27.6%的三分命中率实在是很难造就。接下来的一个赛季,帕克的三分出手骤减,突破得分却直线上升,他的禁区内得分一直位居联盟前列。

邓肯的存在也为帕克的突破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法国人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没有忘记这位明星队友的功劳:“邓肯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球队领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战友,他无私的打球方式为我创造了更多机会。能跟邓肯做队友是我的运气,他让每个人都能更轻松地完成任务。”

帕克承认自己对运球突破的偏好源于童年时代的篮球偶像迈克尔·乔丹,可惜身材瘦小的他无法原样拷贝“飞人”的突破方法,只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帕克表示:“速度是沃德先天优势,但现在联盟中不少防守球员的脚步也越来越快,看来我还得在突破时多用点别的花招。”

假摔鼻祖导演“同情哨”

纳特·霍尔曼

身高:1米80

1896年10月19日生于美国纽约。是一名著名的球员和教练,可谓体育界改革先驱。1919年,23岁的霍尔曼成为美国史上最年轻的大学队教练员。1950年,美国著名体育记者曾评价他为1900年至1950年整整半世纪中第三伟大的运动员。

霍尔曼1917年毕业于纽约萨维奇体育学校,次年他就投身职业篮球。事实上有不少档案显示,霍尔曼还在读高中时就参加了职业联赛,这在当时并不罕见,因为纽约市、新泽西州、长岛和纽约州北部一带充斥着大量职业联盟。

霍尔曼是一名聪明的控球手,最擅长的是运球和制造犯规,尤其是在制造犯规方面,他堪称开山鼻祖。霍尔曼通常会运球直奔篮筐或横穿球场,跟对手稍有身体接触,便伸开双臂,带着满脸的震惊表情仰面倒下。有许多时候,霍尔曼的对手们赌咒发誓说他们甚至没有碰到他,而他仿佛是被一阵看不见的气浪推倒在地,表演得无比逼真。

不消说,上世纪20年代的那些篮球裁判很少见识过我们今天称之为“假摔”的球场诈术,霍尔曼的诡计为他带来了不少“同情哨”。在1921年那场引人关注的非正式“世界冠军”之争中,霍尔曼效力的纽约旋风以40比27大胜原版凯尔特人,他在那场比赛中所得的22竟然全部来自罚球。可贵的是,凯尔特人主帅吉姆·富里没有忙着抱怨霍尔曼的诡计多端,他看到的是一名出色的球员。那场比赛之后两周,霍尔曼就披上了凯尔特人战袍。

这支凯尔特人与今天的波士顿凯尔特人并无关联,当时有许多球队都叫凯尔特人,以显示他们的爱尔兰渊源,为了同其他“凯尔特人”区分开来,这支球队被称作“原版凯尔特人”。纽约企业家富里和他的弟弟汤姆于1918年创建了这支球队,在该队旗下效力过的名将包括“德国佬”亨利·德纳特、投篮精准的前锋约翰尼·贝克曼、身高1.96米的“巨人”乔·拉普切克、体重102.1公斤的“大马”乔治·哈格蒂和篮球智商极高的前锋“本尼”伯恩哈德·博格曼。

1959年,凯尔特人作为一支球队入选名人堂,感谢富里喜欢和球员签订长期合同的习惯,这支球队成为第一支以稳定的核心阵容征战多年的队伍。稳定带来的好处是强大的凝聚力,再加上聪明的打法,凯尔特人在大多数对手面前都保持着绝对优势。

“印度橡胶人”享誉球场

“印度橡胶人”这个绰号听起来像是漫画书里的超级英雄,伍登可不是什么英雄,他只是个伟大的球员。

从1929年到1932年,伍登在普度大学打球的四年里曾三次入选全美大学最佳阵容,毕业前那一年他为母校夺得了NCAA冠军。伍登毕业后不久,便与国家篮球联盟(NBL)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考茨基队签下一份职业合同。那支球队是以老板弗兰克·考茨基的姓氏命名的,他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开着好几家食品杂货店。

1932年到1940年间,伍登在考茨基队和其他球队打了6年职业篮球。考茨基队是当时全印第安纳州最好的职业球队之一,伍登则是队中最出色的球员,他每打一场比赛能赚50美元,而当时联盟中的大多数球员每场比赛只能挣15美元到25美元。

伍登是个了不起的全能球员,在许多方面都非常出色,尤其是运球突破。还在普度大学打球时,伍登就获得了“印度橡胶人”这个绰号,因为他在突破得分后,常常会因收不住势头而撞到篮架或球馆的墙上。后来普度大学在每场比赛中都会在两侧底线后各安排一名学生,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在伍登冲出球场后拉住他。

伍登和许许多多像他一样喜欢突破的球员,把冲击篮下的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著名的“印度橡胶人”结束职业球员生涯后,摇身变为更著名的伍登教练。从1964年到1975年的12年间,伍登执教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0次夺得NCAA冠军,他本人也成为第一位以球员和教练身份两次入选名人堂的篮坛传奇。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3.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