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E( w. E& k3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史載:「初,唐明宗之世,令國子監校正九經,刻版印賣,至是版成,獻之。由是雖亂世,九經傳佈甚廣。是時,蜀毋昭裔(人名,蜀之僕射,等於輔相)亦出私財百萬貫營學館(辦學校),且請刻版印幾經,蜀主孟昶從之,由是蜀中文學亦盛。」可是我還記得讀過一本歷史的書,說五代時代的刻「九經」版,馮道也有鼓動之功,可惜臨時想不起在哪本書上,又懶得去查。只是順便一提,將來你們發現了再說吧!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如五代這樣一個亂七八糟的時代,你爭王,我爭霸,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但無論是漢、胡等族,以及後來的遼、金、元,對於保存中華文化的傳統,大家都是一致的同心同德。這就足以說明中華民族文化和文明的特點啊!$ K; V3 X9 {- S
! k3 c B$ W; E x! ?- u9 r* W 7 o7 p* B$ C0 x; n$ r5 ztvb now,tvbnow,bttvb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5-1-1 04:38 AM
五五、兩宋守文弱主的由來公仔箱論壇" v" a6 a0 Q* f$ s1 ]0 J
www3.tvboxnow.com( L. ? s9 Z; Z6 {) P3 S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J$ N$ j3 X# y; @ @
南北宋三百年來的趙家天下,先由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開始,根本就沒有想一統中華,所以玉斧一揮,割掉中國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就讓它自己成長,形成後來的遼、金、元朝。對於南方雲南的大理,也無力統一。他只想暫時安定,努力儉省節用,收集財貨,用金錢攻勢,買回北方的一統。五代七八十年的戰亂,人民社會困苦不堪。但經他的提倡儉約,宋初不到十五六年之間,洛陽近郊的民間,先行富有,甚至掛簾子用的裝飾,就有銀鉤亮相了。他平常對人說:「我以四海之富,宮殿飾以金銀,力亦可辦。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豈可妄用。」尤其到了他的兄弟趙光義即位做了宋太宗皇帝,喜歡讀書學問,並民繼承他哥哥趙醫胤的政策,避免軍人的將領干政,更加重文輕武,起用文人來管地方軍政,授以大權。從此便養成以後三百年來的趙家子孫皇帝,都會遵守一個原則,所謂「守文弱主」而已。 . C" k: v6 R1 c1 p5 h9 K U X) o$ |4 ^ o, T- m9 ]但話說回來,在中國的歷史上,趙宋三百年的天下,「齊家、治國」比較特殊的規範,約有三點,稍作補充。 1 V) e# e2 Y# L R! u4 |公仔箱論壇* ]7 J3 A9 C. _* B& [
第一,趙匡胤兄弟,雖自軍人的子弟出身,但生性也比較孝順,尊重母教,比起歷史上的帝王宮廷來說,幾乎就沒有皇后或皇太后把持朝政,造成一般人所說女人為禍水的「女禍」故事。宋太祖、太宗兄弟等,都是由他們的母親杜太后母教長成的子弟。杜太后算是一位賢母的典型,所以在北宋之世,就先後有過幾位賢母型的太后,可為典範。從「齊家、治國」的原則來講,宋代應可及格。當然首先還應歸功於杜太后的母教而來。tvb now,tvbnow,bttvb( N3 w5 {2 S- B; t4 E' H"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x3 ^0 Q/ b0 @" k
第二,趙家兄弟,自小就出生在軍眷的家庭環境中,趙匡胤出生在甲馬營中。他們兄弟,都是將門之後,長大以後,也照例是做職業軍人,並且追隨周世宗南征北戰,因軍功而陞遷到殿前都點檢的位置,得來並非偶然。所以在他們的本身經歷上,是極其知道戰爭的禍害和悲慘,同時也知道戰爭會為人民帶來太多的痛苦。因此,厭武重文的心理,也比較強烈。世界上有很多文人,最喜歡談兵,他們實在沒有當過軍人打過仗,往往會把戰場當作考試場一樣的緊張好玩。趙匡胤是從戰爭中勇於作戰而成名的,他當然瞭解戰鬥是並非好玩的事。所以他在登上皇帝的寶座以後,就要考慮是否必要以武力統一天下,或是另謀其他的方略。他所以毅然斷然在「輿圖」上,手把「玉斧一揮」,暫且割開「燕雲十六州」和雲南一帶的「大理」而不顧,固然不是勇者的所為,但也情有可原。而且他認為當時北鄙的契丹等胡人,進攻中原,其志只在財貨的掠奪,人如只要富貴,就可用金錢攻勢,買回失地。這就是趙家三百年來由太祖內定戰略失策的致命傷。 & ~/ O+ s% l$ m&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9 W Z: W1 q! K* U, P% f
第三,由兄終弟及,繼趙匡胤做皇帝的宋太宗趙光義,也如他哥哥一樣,跟著在軍旅生活中長大,但他比哥哥還愛好讀書與學問,所以歷史上記載:他在「兵間二十年,手不釋卷」。出兵打仗,後勤還有十幾匹馬,是馱著書本從征的。因此,在中國文化中,有兩句最有名的成語,都是由他說出來的。「開卷有益」,這是他讚歎讀書有好處的一句名言。「宰相須用讀書人」,這也是他視學識為最重要的名言。還有—句,是和春秋時期衛國大夫蘧伯玉相同的話,「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這也是他做了皇帝以後,更加知道實踐的經驗,和修養知識相結合的重要,而且是心有所感的歎息。公仔箱論壇+ t9 L' t' m' X+ V/ A
/ ?5 |- I/ `+ N, S2 _$ g公仔箱論壇【杜太后「母儀可風」】 * [2 y1 J. W" Y+ K2 z7 [www3.tvboxnow.comwww3.tvboxnow.com% @! U, e, O& w. J% h9 [, t
有關趙匡胤的家教和母教的事,結合正史和宋人其他史料筆記來說,還有這樣一些故事。當趙匡胤已經知道大家都已計劃好了要臨時兵變,「黃袍加身」,擁護他做皇帝,但不免也有「既喜巳懼」的心理,成功與失敗,兩者都不是兒戲的事。他就悄悄回到家裡,想告訴母親一聲,好向母親請教。一進門,他的母親和他所最敬重的姊姊,正在廚房裡做飯。他就正好對母親和姊姊講了這件事。他母親聽了還沒有說話,他的姊姊就大聲地說:男子漢,大丈夫,要做什麼大事,就要自己心裡有決斷,還跑到廚房裡問我們做什麼!一邊說,一邊就把手裡拿的?面棒舉得高高的,把他用力地推出去。趙匡胤聽了姊姊的責罵,心中踏實了,立即轉身,回部隊去了。到了晚上,就鬧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所以他終身對這個姊姊,敬畏有加,不敢怠慢。 2 L6 T8 R) V y4 O公仔箱論壇而在正史上怎樣說呢?如云:8 ~6 \' c/ [# S. E3 s
$ R) v; V6 ?' S% q% Z& Nwww3.tvboxnow.com《宋主尊其母杜氏為太后。後,定州(河北省定州縣)安喜人,治家嚴而有法。陳橋之變,後聞之曰:「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又尊為皇太后,宋主拜於殿上。群臣稱賀。後愀然不樂,左右進曰:「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後曰:「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兆庶(老百姓)之上,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苟失其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宋主再拜曰;「謹受教。」》 y# w3 M f! l* ]7 m! k4 }9 G) s; S2 a9 N/ `; [, w. L9 A' L
這一段話,歷史學家也並沒有過譽其辭,同時,也是說明趙匡胤的成功,的確是得力於母教。趙宋開國的老祖母,真是「母儀可風」啊! 2 z" y% m7 Q, e) d7 O6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i1 h6 X7 s' S" c% n
杜太后被尊為皇太后的第二年,就死了。她在臨危的時候,皇帝趙匡胤隨時侍候在她的身邊,她就叫趙匡胤召最親信的輔相趙普進來,並且問趙匡胤說,你知道你為什麼這樣容易得天下、當上皇帝的道理嗎?趙匡胤說,那都是靠祖先的陰功積德,和母親您的教誨啊!太后說,不對。是因為柴家(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所以你佔了便宜又賣乖了。假使後周有年紀老成的後代做皇帝,你哪裡有這樣容易。所以我要吩咐你,假如你死後,應該傳位給弟弟光義做皇帝。光義過後,應該傳位你的三弟光美。光美過後,再傳位給你(趙匡胤)的兒子德昭。你要知道國家天下之大,能夠有一個比較老成的人來即位做皇帝,那就是社稷之福了!趙匡胤聽了,哭著說:「敢不如教。」兒子不敢不聽媽媽您的盼咐。這時。太后又對趙普說,你是一起聽到我的吩咐,同時做好記錄,將來不可以違背了我的主意。趙普聽了作好記錄,並且在末後一行簽了字「臣普記。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 D# A5 m* R( F% F$ l; K7 Z5 [公仔箱論壇www3.tvboxnow.com3 l; p* X0 V' k+ M8 _
【「燭影斧聲」的疑案】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0 ]/ {8 P, v% w6 n
公仔箱論壇- v$ y+ T! Q3 Q
趙匡胤開國稱宋,只做了十六年的皇帝,在曹彬滅了南唐李後主的第二年就死了。他的死,也是宋朝開國之初一件重大的疑案,所謂「燭影斧聲」,便是說他在臨死之前,和弟弟光義,為了傳位的事,是有所爭執的。也有人懷疑趙匡胤在臨死時,是被弟弟光義逼死或氣死的。如云: ! q9 E( z4 o$ c9 \6 K5 U# |& ^.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3 G$ u, ^0 o. h( r% V: r《太祖不豫(快要死了,很難過),夜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太祖引柱斧戮地,大聲謂王曰:「好為之。」已而帝崩。》 4 a/ Z( ]7 A1 T% G- J; Q& z7 p公仔箱論壇4 s% @+ Y% X' D F1 j+ t0 N3 Q1 G
趙光義即位,史稱宋太宗,做了二十二年皇帝,並沒有遵照他母親杜太后的遺囑,把帝位傳給兄弟,再傳侄子,而且早已把兄弟光美和侄子德昭,因犯錯誤而處置了,最後還是傳位給他自己的第三個兒子趙恆(宋真宗)。據說,他不遵守杜太后的遺囑,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也是經過和趙普商量而決定的。趙普告訴他,太祖趙匡胤聽信皇太后的吩咐,已經做錯了,你可不要再錯。因此就傳皇帝之位給自己本支的子孫,直到徽宗、欽宗,被金人所俘虜,康王南渡浙江為南宋高宗以後,因為沒有兒子,才找出趙匡胤一支後代七世的孫子趙慎(讀「慎」)過房做他的兒子而繼承大統,後來因他對高宗比親生的兒子還要孝順,所以歷史上的謚號,便稱他為「孝宗」了。公仔箱論壇! U! g/ ^* C1 h" W
公仔箱論壇' ]. o1 J9 b8 @" Q) o) s0 V
我們為什麼費了那麼多的時間,說明宋初開國這一段的歷史內幕呢?因為兩宋的政治中心,在表面上,是尊重儒家的孔孟之教的學術思想為中心。儒學重「聖人以孝弟治天下」。從「齊家、治國」之道立論,對於兄弟的友愛情誼,自宋太宗開始,已違背他母親的教誨和本身的初衷,而且犯了儒家「倫常乖舛」的大忌。宋人筆記史料,還記載趙普在臨死的時候,因有負杜太后的囑咐,白日見鬼,嚇得請僧道來做佛事以求懺侮,並且親自寫悔過書燒化,向杜太后祈求饒恕。不過,這是過於迷信鬼神之說,所以正史便不採錄。到了清初,名儒查慎行(初白)有一首詩,專指宋初開國的這一樁公案,最為精采。0 d; A" R! m3 j
5 _+ f. m) }+ I2 L例如在中國文化史上,或是儒家理學史上最有名的陸九淵(象山),便和朱熹有正好相反的治學觀點,他是主張學問修養之道,以「尊德性」為主,但得其本,就不愁其末了。朱熹主張的「道問學」,是由集成學識,加以理性的精思推理而到達「形而上」道的境地,是從捨本逐末入手,恐怕終生不得要領。「尊德性」是先行證入「明德」的「自證分」,自然可以貫而通之,達到一切學問的本際。因此,才有在歷史上著名的朱熹與陸象山在江酉的一場「鵝湖之會」,互相對話,辨證真理的學術會談。結果是各有勝論,難定一是。朱陸異同的「鵝湖會辯」,可以說是南宋初期儒家理學家們「理性主義」在邏輯上的論辯,是為後世學者所稱道的盛事。從西方歐洲的文化史來說,這時還正在經院哲學探究神學的階段。從陸象山、朱熹死去的二十年後,西方的哲學家培根才出生(培根生於公元一二一四年,正當宋寧宗嘉定的第七年)。看來也很有意思。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D/ r4 \7 [2 h6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