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以人為依歸 不變應萬變 [打印本頁]

作者: pkktam    時間: 2017-4-21 09:06 AM     標題: 以人為依歸 不變應萬變

在Google Earth Engine這個網站,人們可以透過Timelapse(縮時攝影)的形式觀察地球上每個角落,包括香港,近三十幾年來的地貌變化。社會急促發展,在新與舊、全球化與本土的碰撞中如何保持獨特的城市面貌成為重要議題。對此,在香港出生、美國成長,因工作遊走於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築師Calvin Tsao(曹慰祖)的方法是以「以人為本」為不變的設計基礎,對應瞬息萬變的社會文化及語境。
自八十年代Calvin與Zack McKown在紐約創立Tsao & McKown Architects,二人便成為當代建築界炙手可熱的組合,先後獲得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Awards的室內設計大獎及被Architectural Digest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建築師」之一。之前Calvin更曾為兩位蜚聲國際的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Richard Meier和貝聿銘工作,對他的創作思維不無影響。




Calvin指:「Richard是一位熟知形狀、空間的建築語言學家,從他身上我學到很多技巧,如怎樣建造建築物、什麼是好的比例、什麼是平衡……而貝聿銘除吸收了西方建築的語言,同時亦了解中國建築長久以來在平衡、對稱、不對稱上的演繹。最重要的是,作為名門望族和銀行家之後,他深明公民的責任。所以香港中國銀行、法國羅浮宮、美國國家美術館東翼不只是建築物,也是組成社會框架、激發城市與市民互動的要點。」
將從二人身上所學的融會貫通,Calvin和拍檔的設計更為強調人性化,他續說:「建築、室內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人使用、豐富生活、建設家園……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們從不把事務所的DNA植根於形式或風格,而是將人們的願望放在第一位,透過他們所渴望的引發出獨一無二的設計。」
動機、心態的不同自然讓作品形成截然不同的樣貌。過去十幾年,Calvin試過將上海前法租界內的歷史建築改造成集健康、娛樂、餐飲於一身的商業空間、在不丹為一群僧侶修建健康和退休設施、為紐約公立學校設計圖書館、重建北京故宮內的建福宮……從範疇到設計都不拘一格。
他直言:「建築不是衣服。今天你喜歡的一條裙,兩三年後或者會覺得很討厭。這是因為外觀、風格並非永久。今天許多設計師只為謀生,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品牌,結果在每個地方都做相似的建築。可世界不會一成不變,作為建築師,我們必須對社會結構、運作、演變保持敏感。我們的設計非常廣泛,解決方案自然亦不只得一個。所以每次有新項目,無論是學校、商廈,還是別人的房子或住宅項目,我都會從項目範疇,以及社會、經濟層面出發去構思設計。」
因地制宜
從他首個香港住宅項目PATINA就可見到其「Life Well Crafted」的設計理念,而且他同樣做了不少觀察和分析,因應社區特色規劃出「A place where people can really live」。靜中帶旺的地區望向啟德發展區、獅子山、維港天際線等地標,於是建築師採用流線型大樓及單邊單位的設計,將開揚景致盡收眼簾。加上窗戶特意選用大幅玻璃設計,順帶提升室內視野及採光。而內置窗框、露台的玻璃圍欄、逾12米高的玻璃幕牆則大大增加外牆的玻璃面積。配合銅色金屬板材、綠化牆身,以及著名照明設計師Tino Kwan設計的燈效,大廈外觀簡潔耀目,又不失低調奢華。




從日常生活方式、細節及習慣入手的建築師強調:「我們不是只想做漂亮的建築,更想做一棟Family building。因我知道九龍塘的地理和歷史,附近學校林立,如何營造社區氛圍成為另一個設計焦點。於是我們花了不少心思規劃教室、兒童書房、音樂室、小健身房等親子設施。」
走入示範單位,除善用每分每寸、滿足儲物需要、保留空間感,Calvin用上大量木材、布藝品、皮革等天然材質,配襯木土色系及簡單利落的線條,現代又舒適。他最後說:「舒適、平靜是什麼意思?如何設計一個栩栩如生、令人興奮的空間?我們設計時着重的不是風格而是感覺。」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3.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