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國茶史
[打印本頁]
作者:
pickwick
時間:
2009-10-4 12:45 AM
標題:
中國茶史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裡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說法:
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
·
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
·
常璩《華陽國志
·
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
......
茶蜜
......
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
"
一笥
"
和「
一笥
"
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
""
即
"
檟
"
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飲茶發源的地點: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
·
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
、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2
、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
、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
、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茶經》中陸羽列舉了我國古代識茶的人物,如神農、周公旦和晏嬰等,表明了我國是最早發現,利用茶葉的國家,他引《神農食經》說:「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他引《爾雅》說:「檟,苦茶;」他引《晏子春秋》說:「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由此可見,我國先秦茶事已始。但是,有的學者認為陸羽引用著作,都成書於漢代,況且中華民族發源於黃河中下游,我國西北古代氣候雖較溫潤,但歷來不產茶,那麼神農氏怎能「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他們認為我國的茶事較遲,以致外國人趁機制遣中國茶葉來自印度的說法,後來事實證明印度古代無茶。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四川一帶已盛行飲茶。西漢時,茶是四川的特產,曾通過進貢傳到京城長安,原來我國古代四川東鄂西就是茶樹的發祥地,而這裡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農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領。在《史記
·
吳起傳》與《說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記載,這說明神農氏的部族發源在四川東部和湖北西部山區,這正是今日大神農架的地域。在這樣一個植被茂盛,至今還盛產茶葉的環境裡,神農嘗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後來這些部族不斷北移或東徙,西北才成為華夏政治中心。
到舜帝禪讓王位於大禹,氏族社會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帶,前幾年己在該處王城崗發掘出夏代遺址遺物,大禹接位,並非一帆風順,當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導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後又戰敗防風氏,逐漸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讓位於他。而「三苗」後裔不服,所以,《史記五帝本紀》有「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的記載。大禹治水在江南,史書也有根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上會稽、祭大禹」,司馬遷
20
歲時,也「登會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紹興留有大禹遺跡。夏禹原讓位於「百蟲將軍」伯益,但為兒子夏啟奪權,啟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斷發生王位之爭,到禹的第六代孫夏杼時政局統一,國力強盛,他曾率部南下尋根,至浙西、駐驊金斗山東南延巒妙峰一帶,故這一帶山稱之為杼山。當時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遺跡。夏杼之後八代而衰,履癸(桀)為契滅,契建立先商世代。
從現存的歷史資料也不難看出,氏族社會「三苗氏」生息之地,產茶歷代不衰,如南北朝時,《劉琨購茶書》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陸);《桐君錄》中提到酉陽(今湖北黃風東)、巴東(四川奉節);《荊州土地記》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產茶葉。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崍等地盛產茶。陸羽《茶經》中提茶葉品質不詳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見,《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應發生我國中原。即使從《王褒僮約》所記載的飲茶、賣茶的事實看來,我國漢代以前,川東鄂西地區生產和利用茶葉的事業已相當發達。人們不難設想從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樹,從自給自用到「產、供、銷」的過程,需要多長年代。所以說我國祖先發現利用栽培茶葉的歷史是悠久的。
作者:
yaoyue7788
時間:
2009-10-4 09:57 PM
我只知道茶聖陸羽
作者:
tvbckbt
時間:
2009-12-9 09:17 PM
好茶
作者:
lw772
時間:
2009-12-10 03:13 PM
又学到了些东东。
作者:
aznqty52
時間:
2009-12-14 02:28 PM
Thanks for sharing. Good to know this.
作者:
wong200956
時間:
2010-2-21 05:23 AM
又學到新常識嘞。多謝分享!
作者:
jeffho045
時間:
2010-2-22 04:02 PM
的确有很多原来还不知道呢~
作者:
taihai
時間:
2010-2-24 04:52 PM
tank you for sharing
作者:
anikone
時間:
2010-3-1 04:55 AM
interesting
作者:
awmlam
時間:
2010-3-4 12:30 AM
I think Chinese discovered first.
作者:
a7198385
時間:
2010-3-5 11:36 PM
一心,二葉,山泉水;
四月清明,午採茶;
六兩菁菁,七碗露;
八分情誼,九巡盏;
拾得茶馨,滿園香。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3.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