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解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打印本頁]

作者: cooljun007    時間: 2010-4-5 12:10 AM     標題: 解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本帖最後由 cooljun007 於 2010-4-8 03:51 PM 編輯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D% ?" p8 P) U" B, r% b
7 l* H# C, B7 U) f/ e- N
解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d* r; ?. i6 T" I1 W1 a# E

' ^' ?) d" p; s0 `公仔箱論壇我諗大家提起心經,就一定會諗起西遊記,因為呢篇經多次喺電視度出現~www3.tvboxnow.com8 V5 d5 Q1 q) Z9 [. q
但係,有邊個可以眞正咁讀明心經呢?
+ f% P4 m( J. R. {. m& W4 o公仔箱論壇我諗唔會有好多個~今日我同大家講解下心經喇~
8 E. D! _% ^) m( h: l, W2 v( ~" M
7 W$ I2 l7 t1 B& o0 C' |公仔箱論壇心經主要分會四大部分;我已經將佢分咗段喇~裡面有好多佛教用詞,我會續一解釋。
7 b, t3 w# E+ U
3 H3 Z4 u6 ^- W! w. t1 ~; t+ \www3.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 p2 C* r, x" A7 O  d, F
0 c5 P$ w& l$ \
www3.tvboxnow.com9 g1 a. O& J' W4 h6 m( M4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2 S! p4 ?5 I+ w
--唐三藏玄奘譯
  o8 V" g+ B+ @5 F7 |公仔箱論壇5 ^. r5 S) `( \' |. l+ m" X3 G* B

) M  X$ Y: }4 G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觀自在菩薩○1,行深般若波羅蜜多○2時,照見五蘊○3皆空○4,度一切苦厄。
) E# R$ ?4 }$ ^9 d* P6 }3 C: w* f/ o! v% q
○1觀自在菩薩:係觀音菩薩嘅準確翻譯。呢個名係由梵文嘅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翻譯過嚟。Avalokitesvara係名,將呢個名分開2部分,Avaloki係觀  tesvara 係 自在 嘅意思~Bodhisattva係菩薩嘅意思 www3.tvboxnow.com; V" i8 N# U1 g$ Z6 ^  U: z
公仔箱論壇1 ?  S% q2 i, A# [1 F
○2般若波羅蜜多:呢6個字係梵文直譯,而且係2個專用名詞。般若,梵文係 Prajna,意思係智慧。波羅蜜多,梵文係Paramita,意思係 菩薩 修行時嘅6樣必經之道嘅總稱:分別為 佈施(梵文Dana)、持戒(Sila)、忍辱(Ksanti)、精進(Virya)、禪定(Dhyana)同 般若(Prajna,啫係智慧)。  咁 般若波羅蜜多 意思就係 得到“得到大智慧的六大修行”。公仔箱論壇5 d) P: _% |# G3 _

/ S! z* A- |+ A+ o9 K( s, p公仔箱論壇○3五蘊:係梵文Skandha嘅中文翻譯。5種物質嘅意思。五蘊分別有:色(梵文Rupa,意思係 形態)、受(Vedana,意思係 理解)、想(Samjna,意思係 想象力)、行(Samskara,意思係 行為) 同 識(Vijnana,意思係 觸覺)。每種都有特定嘅解釋,因為 法(梵文Dharma),有元素嘅意思,就存在喺呢5種物質上面。我記得好似有超過100多種,唔可以一一解釋。 ! v% V/ y; P# m8 E

% M" _# Z- A8 P3 ]! N○4空:係梵文Sunyata嘅中文翻譯。空,同現今解釋嘅空一樣意思。  
+ y6 n6 ^2 U; I" z/ V5 f6 q; H) J9 Ttvb now,tvbnow,bttvb
9 H3 q0 P. [; V6 ntvb now,tvbnow,bttvb
% W9 ^/ p4 R2 z4 Z6 B5 @5 r3 k* C舍利子○5,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句同中文字面意思基本一樣)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成句嘅意思就係 五蘊 都係 空嘅)公仔箱論壇- X9 `6 A' T) K! V. N' y1 w6 `8 k
# c& G4 d. }8 ]; _- Y
○5舍利子:係梵文Sariputra嘅直譯。舍利子 同我哋話嘅 舍利 唔同。舍利 係 佛 或者 菩薩 火化後嘅結晶。舍利子,係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人稱智慧第一嘅 舍利子。係人嚟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X% {9 d4 R; P% K
tvb now,tvbnow,bttvb1 y. v% T3 u& D4 Y' [" q
舍利子,是諸法○6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呢句意思:因為空虛中,冇五蘊存在);無眼、耳、鼻、舌、身、意○7  (冇六根嘅存在);無色、聲、香、味、觸、法○8(冇六塵嘅存在)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9 (冇十八界嘅存在);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冇無知,亦冇 斷絕無知);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10(甚至冇老死,亦冇 斷絕老死) 。無苦、集、滅、道○11(冇四聖諦嘅存在),無智亦無得(冇智慧嘅存在,亦得唔到任何嘢),以無所得故(因為根本冇嘢可以得到)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因為菩薩追隨“得到大智慧的六大修行”) ,心無罣礙 (內心冇任何障礙) ,無罣礙故  (因為冇任何障礙),無有恐怖(所以冇任何恐懼) ,遠離顛倒夢想(就可以原理虛幻唔眞實嘅嘢) ,究竟涅槃○12 (最後可以擺脫輪回)。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三世嘅佛祖,都係追隨“得到大智慧的六大修行”)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3(得到成佛嘅最高境界)tvb now,tvbnow,bttvb+ ^" M! z7 n4 s' f

1 x( b: [2 W0 ]( {9 c. c○6法:梵文Dharma嘅翻譯。有3個意思,(1)佛法,啫係佛祖嘅教法;(2)元素,之前講過;(3)經文嘅意思。2 @! t% ~1 L/ M; k; |# s5 q

! ]4 p2 S* D2 A$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眼耳鼻舌身意:係佛學中嘅 六根。亦係人嘅六個感官器官。
$ d& ^0 M1 u( G* ?; ]% ~3 S
8 d/ \3 K. M3 V/ H○8色聲香味觸法:係佛中嘅 六塵。亦係由六個器官引起嘅六種感覺。
/ L6 \# _8 z- {% v! P8 n
# n+ F9 U0 j% S8 t& l5 Awww3.tvboxnow.com○9眼界……無意識界:由眼界到無意識界,係佛學中嘅十八界。分別有六根,六塵,六識組成。
. v0 l6 M0 b# W/ N' R% J) }* h
. A, r) a# G' S/ d4 c" W! j+ i4 x' }0 y○10無明……無明盡;老死……老死盡:呢個係佛學名詞十二因緣開頭同結尾。分別係 無明 到 老死 為12個; 無明盡 到 老死盡 又另外嘅12個。呢24個係說明 人一生所經歷嘅所有階段。
) ?3 _3 c, I8 \www3.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 V; x1 t6 @; A3 t) f7 H9 I
○11苦集滅道:係佛學嘅四聖諦。就係成佛4種必經嘅階段。冇分次序,純粹睇每個人點解修行。
; w+ p0 T4 {" F1 A  f, w公仔箱論壇www3.tvboxnow.com! g- k7 c# l2 q9 W
○12涅槃:梵文Nirvana嘅翻譯,啫係不生不滅咁解。公仔箱論壇6 s1 E" q7 m2 b; _
3 U7 Y+ p: E: t# F
○13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文Anuttara-Samyak-Sambodhi嘅直譯。意思成佛嘅最高境界,中文翻譯 無上正等正覺。
2 B" {3 F; L. j% T! U* o
" E# U" ]! S4 @5 }tvb now,tvbnow,bttvb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意思係:就係咁所以我係知道得到大智慧的六大修行,係偉大嘅神聖咒語,係偉大而又光明嘅咒語,係至高無上嘅咒語,可以去除一切輪回之苦。)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14。www3.tvboxnow.com& |+ z+ U4 S1 V. L

5 D' @* U5 B3 r" G7 v# Nwww3.tvboxnow.com○14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係一句咒語,梵文嘅直譯。基本上與本經內容無關。基本意思係讚美此經咁解。

作者: cooljun007    時間: 2010-4-5 12:11 AM

唔知我篇嘢,有冇人睇呢???
作者: cooljun007    時間: 2010-4-5 12:11 AM

唔知我篇嘢,有冇人睇呢???
作者: mc3212006    時間: 2010-4-6 03:48 PM

人一人而來,一人而去,世間上的一切所有,也是不能帶來,也不能帶走,一直陪伴自己的,就只有自己的執著,這份執著卻把自己變得迷罔,從而出現貪慎痴,這些東西也需要和自己身邊的人,一起執行,從而互相成業障,而在執行的過去,業障積累,因而帶到下一世,從而跌下停不了的輪迴,又再回來下一世,不斷重複又重複。何日完結...
5 G( O* n  c3 T8 I6 e% {公仔箱論壇這是我的一些對人生的感覺,但很容易忘記呢,當我看完你的文章後,又再回想起來了。
作者: TAIPOXP    時間: 2010-4-7 01:32 AM

it is clear now.
作者: cooljun007    時間: 2010-4-8 03:49 PM

心經,被譽爲 大乘佛教(Mahayana Buddhism) 嘅 中心概括,短短200多字,就可以將大乘佛學道破,係難得一見嘅佛學經文!
作者: freefeet    時間: 2010-4-8 09:33 PM

好详细= =
作者: kenny5116    時間: 2010-4-8 10:0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iujeff    時間: 2010-4-10 12:25 AM

thank you so much.....its so meaningful to me..
作者: 武圣关羽    時間: 2010-4-10 07:30 AM

谢谢分享!大乘经典上记载心经是现有世间文字最短,但最圆满的一部经.是故心经是经也是咒!
作者: 仔諺    時間: 2010-4-19 01:52 AM

..原來咁解..又上一課..
作者: bluebell_cici    時間: 2010-4-19 02:14 PM

學到好多嘢,多謝你~~
作者: s27    時間: 2010-4-19 05:25 PM


作者: kstan337    時間: 2010-4-19 06:19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ZPINGzzping    時間: 2010-7-23 02:59 AM

學到好多嘢,多謝你
作者: Jillman    時間: 2010-7-24 05:08 PM

好厉害,家时先明白呢个经的意思
作者: smallgunner    時間: 2010-7-25 01:59 AM

學到好多嘢,多謝你~~
作者: ultramanxx    時間: 2010-7-25 07:39 AM

學到好多嘢,多謝你~~
作者: cyhcentre    時間: 2010-7-25 08:59 AM

多謝你
作者: kissaki    時間: 2010-7-28 11:35 AM

簡易清楚明白,多謝晒!
作者: rongyu    時間: 2010-8-1 03:50 PM

thank you so much for taking the effort in sharing ...
作者: shing838    時間: 2010-11-25 01:44 AM

感謝分享。
作者: xmans1947    時間: 2010-11-26 06:35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15灰熊    時間: 2010-11-27 07:21 PM

謝謝樓主解釋
作者: carriefish    時間: 2010-11-30 02:44 PM

謝謝樓主的分享!
作者: wanyewmun1    時間: 2010-12-3 01:24 PM

太深Jor。。吾知道你讲么
作者: ZAIA    時間: 2010-12-7 03:42 PM

好長氣-3..-
作者: ZAIA    時間: 2010-12-7 03:42 PM

好長氣-3..-
作者: patsm    時間: 2010-12-9 12:52 AM

It is good & clear.. Thanks you
作者: xrxfu    時間: 2010-12-9 05:46 PM

任何有意義的活動
1 ]: N" [' H, S) ?/ U2 g5 o公仔箱論壇
% y9 ~0 n6 Q( u% u& ^, j1 j都不應該被任何因素破壞而停止
' z  ?* y) Y" u1 j  K$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p$ _, L9 W  U; I- r8 t8 @
加油!!
作者: 啱晒你心意    時間: 2010-12-12 04:43 PM

有一样嘢就唸极都唸唔明~点解当年玄奘一定要西行取经嘅?南下咁过咪畅顺好多咩?西行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 仲差D就死咗添!到沙漠度4天5夜滴水不进~
作者: skymob    時間: 2010-12-15 03:58 PM

太詳細...唔想睇 哈哈
作者: iveho    時間: 2010-12-16 07:02 PM

廿年前我以經悉唸這首般若心經,但一直都唔知點解…多謝大師指引!
作者: wang281    時間: 2010-12-21 01:04 AM

thank.....tvb now,tvbnow,bttvb6 m8 X% G+ k% {* ^9 A8 u
........................
& J" t, T  F2 }. Pwww3.tvboxnow.com.........................................
作者: dannyl.k.h    時間: 2010-12-24 06:55 PM

so much for sharing
作者: allen_oi    時間: 2010-12-27 02:11 PM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fokkahou    時間: 2010-12-29 09:38 AM

多謝................!
作者: ajyana    時間: 2011-1-19 10:18 PM

本身並非佛教徒,可是仍覺得很有意思,謝謝樓主!
作者: g4mx    時間: 2011-2-24 04:18 PM

1# cooljun007 tvb now,tvbnow,bttvb3 Q2 |( h6 t& s7 t& y
看就一定会有人看的。。就是深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 _8 @4 p5 C3 @
读的出,解不了意。。( i5 v* w% T2 p8 e
谢谢。
作者: mightyguy    時間: 2011-3-10 03:04 AM

很有心思的解說!!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w, B( j# D3 a0 Q
不過,有一點想補充一下的.....最後一句梵文咒語就是整部經的重點所在,是般若波羅蜜多大明咒。8 e8 j; m5 K4 L: S" m
這部經說的內容都是圍繞這句咒語的,所以樓主最後說的一項應該修正一下咯!
作者: mistletoe12    時間: 2011-3-16 10:00 AM

这个内容好也来加,谢谢分享
作者: y8782568    時間: 2011-4-8 04:56 PM

學到好多嘢,多謝你.謝謝分享
作者: S9212    時間: 2011-4-10 05:10 PM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作者: vcliew13    時間: 2011-4-12 01:09 PM

净空法师讲解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转)
9 o& l) V" c7 W1 R- R* c公仔箱論壇2008年02月29日 星期五 10:46
* w' x9 q. A+ o/ A& J
! o4 v. L& f3 z% Rtvb now,tvbnow,bttvb各位同學: www3.tvboxnow.com& r( M6 _3 ]$ h/ {, M$ z
  今天我們有這麼好的機緣,在美國淨宗學會與大家研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殊為慶幸。古大德常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世尊一代傳教,說法四十九年,講般若的時間最長, 佔了二十二年,《般若經》的份量也最重,可見佛法教學是以般若智慧為主。有些人誤會認為修淨土者往往疏忽了般若智慧,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在《阿彌陀經》中可以看出,世尊為宣揚這個法門,於諸大弟子中,特別揀選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在菩薩眾中特選大智文殊大士為對象。如非真有大智慧很難接受這個法門。因此智為能度,對淨宗說非常恰當。www3.tvboxnow.com3 A/ z+ K: f, C, n

! ?' }$ k+ V6 \) w% D( j#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歷代翻譯《心經》共有十四種,常見的有七種,此次採取流通最廣的玄奘大師翻譯本。在中國各家各派皆選《心經》列入朝暮課誦,可見在整個佛教中其所佔的地位。茲以時間關係,雖不能詳細解說,但一定會把精要之處提出來向大家作一個簡報。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6 Z/ t' Q9 Y9 Z, }
4 |: u# [8 h" j' e7 ]
經題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個字, 可分四個段落,一般若,二波羅蜜多,三心,四經。般若是梵語,古印度的言語,翻成中國話,意思是智慧。在翻經規別方面有五不翻: tvb now,tvbnow,bttvb% t3 G- L# ^! B  ?" I3 s+ F
      一為秘密,如咒語,皆音譯。
# @  N* o0 \8 wtvb now,tvbnow,bttvb  二為含多義,在中國找不到適當的詞彙,如婆伽梵,此名相含多義。
! i& @% A4 u0 t) ?( I1 V8 z2 O  三為中國無,如閻浮提,樹名,中國無此樹。 公仔箱論壇" i2 T: D! ~" b9 M1 G: l) o
  四為順古,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公仔箱論壇! ~0 W  t& t' r' [" F1 p& |
  五為尊重,如般若。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D: K; q" \# `7 [

: |8 u" m& V* Q5 G$ ltvb now,tvbnow,bttvb通常說般若有三種,第一為實相般若,真空之體,即真實的相狀。第二為觀照般若,乃實相之用。第三為文字般若,詮釋言教,整個佛經皆屬文字假若。 ' i% U- U) S6 K* t2 S
  般若的別名很多,如真性、實相、首楞嚴、中道、畢竟空等等。佛說出如此眾多名字指一件群,目的是不讓我們執著名相,叫我們體會真實的意趣。《大智度論》上有一群偈:
% H& ?  A# M5 N  「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隨諸眾生類,為之立名字。」
" G. d# y9 w7 `9 M. M& W2 Jwww3.tvboxnow.com  此偈非常重要,說明佛為眾生說經,建立許多名相術語的因由。通常「般若」譯作智慧,智是照見,知俗諦,慧是揀別,照真諦。換言之,曾有照了的功能,慧有鑑別的作用。通達有為之事相為智,通達無為之空理為慧。總之,照了一切法不可得,通達一切法確實無有障礙,乃真智慧。 ' a. d6 n  o$ \$ G; k) p) b
  波羅蜜多│波羅譯為彼岸,蜜多譯為到。合之即彼岸到,若依中國的文法應為到彼岸。其意義如中國人的成語「到家了」很接近。如畫畫功夫純熟說說他的功夫到家了,也就是究竟圓滿之義。般若波羅蜜多即「究竟圓滿之智慧」與一般所說的聰明智慧有差別。梵文之到彼岸,古人註解中說,把生死比作此岸,把涅槃比作彼岸,有般若圓滿的智慧才能離開生死,證得大涅槃的彼岸。佛在經論中常提到,凡夫修行成佛須經三大阿僧祗劫,其時間用劫算而非用年算。我們過去生中,無量劫來都曾經聞法修行,才能有今天的善根福德因緣,聞到世尊所說究竟圓滿的大法。我們既有過去生中無量劫修行,何以還未成佛?因為佛說三大阿僧祇劫是由小乘初果須陀洹算起。過去生中雖有修行而未證初果,其修行時間都不能算,修到初果才算不退。從此再經三賢--十住、十行、十回向,歷一個阿僧祇劫,此時道力微,被煩惱伏,名遠波羅蜜。由初地至七地,歷第二個阿僧祗劫,道力增長,有能力伏煩惱,名近波羅蜜。由八地至十地歷第三個阿僧祇劫,道力盛,禪定智慧能力增強,盡伏煩惱,名大波羅蜜。在四教中屬於別教。 www3.tvboxnow.com/ d: p/ d4 x& [' w6 ~
  心字是中文,自古以來解釋心字之文甚多,但以心為六百卷《大般若經》之精要一語最為圓滿。《心經》為《大般若經》之綱領,所以稱為大般若之中心,亦比喻人的心臟,至為重要。最後經字是通題,佛所說的言教,經弟子們續集成文,皆稱為經。古來大德解釋經字,常用貫、攝、常、法四字。貫是貫穿所說之義理,換句話說,每部佛經都是一篇有系統的文章,從頭到尾一直貫穿下來,絕無雜亂,攝為擺持所化之眾生,使讀者百讀不厭,如磁鐵吸針一樣。常是古今不易,法是遠近同遵,確實超越時間與空間,即今人所說之真理。
1 @; S5 v6 W- _* Y1 Z' @公仔箱論壇  本經是唐朝玄奘大師翻譯的,大師是河南偃師人,姓陳名褘。十三歲在洛陽淨土寺出家,貞觀三年到印度求學,歷一百二十八國。當時西域與印度均未統一,有許多小的國家。留學到中印摩竭陀國那爛陀寺,此項古蹟到現在依然存在。他受業於戒賢論師及勝軍居士,他的老師發一僧一俗。貞觀十九年回國,三年去的,往返共十七年。大師世壽六十五歲,圓寂於唐麟德元年二月初五,公元六六四年。由印返國後翻經十九年,翻成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份量之多為譯經師之冠,對中國有最大的貢獻。所譯經典均收入《大藏經》。這部《心經》是大師在貞觀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在終南山翠微宮翻經院譯的。過去南京金陵刻經處楊仁山老居士曾把大師所譯經典刻版流通。該刻經院曾送我一全套,我把它收藏在達拉斯佛教會五○一樓上。
6 J, X. b; P/ n/ P' rwww3.tvboxnow.com2 A( w  Q1 e, v4 f6 Z- H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作者: vcliew13    時間: 2011-4-12 01:10 PM

「觀自在」即觀世音菩薩,中文譯此菩薩名字有兩種,翻「自在」是表智慧,菩薩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於法自在。翻為「觀世音」表菩薩大慈大悲,循聲救苦,此二名各有取義,表明菩薩自行化他。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是修行,歷事練心。凡夫心不清淨不平等,菩薩是覺悟的人,在一切順逆境中修清淨心平等心,以究竟圓滿的智慧,行甚深境界的般若。深對淺而說,在經教中有淺深二種,第一類人空般若,破除我執,但見於空,不見不空,此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三乘所修的,謂之共般若,賢首家稱為大乘始教。
$ D* M3 R. r8 t, u  第二類法空般若,不但人我空,法我亦空。更進一步,破了法執,不但見空,又見不空,此與前面三乘人所見所悟的不同,稱為不共般若,亦即圓教初住以上菩薩所證的,教下謂之實教菩薩,包括大乘的終教、頓教、圓教。
. W5 l4 G0 M& c: [' R& f3 K% u  觀自在菩薩所證的即深般若波羅蜜。     
6 K! k+ k& f! w( `" z) p" K. r% ytvb now,tvbnow,bttvb  照見是功夫,智慧的運用,修行的樞紐。為三智用,此三智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亦即智慧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的見解與看法就屬於智慧。第一種空觀深者,能斷見思惑,顯一切智,見真諦,真諦即哲學家所說的本體。 tvb now,tvbnow,bttvb* l; x3 Q$ L" h# s: X% x# @- G
  第二種空觀深者,能斷塵沙惑,顯道種智,見俗諦,就是對法界自然現象完全發達明白。
/ I% l1 O4 T5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第三種是中觀深者,能破無明,顯一切種智,見中諦。一切智與道種智是一不是二,前面兩種的觀照均偏在一邊,未達到圓融。等到觀照功夫深了,知道一切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對宇宙人生之真相完全明白,無絲毫疑感,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見到中諦。 公仔箱論壇3 k0 C3 ?" {* @- n* q
  五蘊即萬有,分為色、心二法。色法即物質,一切物質皆以色為代表。心理精神方面的以心為代表,心分為四類,受、想、行、識。受是前五識,想是第六意識,行為第七末那識,識是第八阿賴耶識。 公仔箱論壇( K; }  L- H" j/ f6 ]) y/ y
  色法是物質,物質是眾微聚,眾是因緣生法。緣聚則生,緣散則滅。《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為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說明五蘊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講眾微是比喻,說明所有物質告是由眾多徵細分子聚合的。現在科學儀器進步,可以用顯微鏡看到原子電子以及基本粒子。《金剛經》講所有物質皆為一合相,由分子組合成為一切物質,佛的五眼圓明比我們用顯微鏡觀察還要來得準確。
0 l/ Q/ h, m4 b/ r$ |+ ?# Q公仔箱論壇  佛說基本物質有四種特性,謂之四大,即地、水、火、風。地大代表物體,它雖然小到肉眼看不到,而確有其物體之存在。火大代表溫度,水大代表濕度。科學家有另外一個說法,說它帶陽電稱為火大,帶陰電稱為水大。它是動的稱為風大,四大是代表基本物質的四種特性。 公仔箱論壇2 v: t7 r  }( |5 k5 z  f' V
  本經最重要的修行宗旨即是經文第一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中色蘊包括一切物質現象,精神方面有受想行識。五蘊皆是因緣生法,因緣生法皆無自體,乃真實相,真實相是空相。空的意義有四種:
; c9 U$ w1 n2 u4 {9 f) B8 P* pwww3.tvboxnow.com  (一)空無義、因緣所生,皆無自性,自體不實,畢竟皆空,此義易懂。 0 ~0 }' ]0 v9 J+ X! f9 I
  (二)虛空義、無粗相有微妙色,有名無實,一法切均如此。
- X2 T$ x/ q0 p* G' }* O'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三)心空義。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G5 Y# z9 |$ l' n
  (四)法空義。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t. Z& G% K. F4 l5 N0 k

' J* A  A0 O+ {心空是一絲毫染著皆無,經論中說:離群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才能觀察到諸法真相。因一切法,相有體空,一切法了不可得,空為諸法之實相。《金剛經》所說,如夢幻泡影,形容至於恰當。一切事實真相看清楚,一切苦難就消失了。因一切苦難皆由迷惑顛倒妄想執著而來,妄想執著帶給我們無量無邊苦難。事實真相明白,妄想消除,執著永斷,一切苦難就遠離了,此之謂度一切苦厄。 www3.tvboxnow.com. A+ F9 _, y- g/ x: P
  諦觀身心,但見五蘊。諦是仔細的意思,觀是用智慧去觀察。身是色蘊,心是受想行識,在五蘊中求人我相了不可得,無量劫來虛妄的我執即可破掉。一切煩惱皆由我執而起,我執空,煩惱即斷,煩惱斷,求六道輪迴也不可得。小乘四果羅漢,斷見思煩惱即超出輪迴,分段生死就沒了。再觀察五蘊,蘊從緣生,亦無自體,緣生無性,求五蘊相也不可得,法執也盡了。法執產生於所知障。障礙了菩提涅槃,所知障盡了,菩提涅槃自然現前,變易生死也沒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義就是這幾句話,可謂一語道破。為什麼一般人對於這種意思難以領會,因為無量劫來,妄想、執著太堅固了,必須勞世尊以二十二年時間說出此事實真相,我們才能接受。上來所說是般若修學的宗旨,下面要詳細說明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真相,便於我們觀察。
5 x# H+ G* i* Z' e, ftvb now,tvbnow,bttvbwww3.tvboxnow.com% J  K5 ^" L+ K$ g; y) s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公仔箱論壇! j/ N& c! k/ Q% A
此段經文說明五蘊皆空的道理,空不當作無講,如果空是什麼都沒有,就不難懂,不需要世尊用二十二年時間來解釋。難的是不離色相以了解空義,也不是色相消失說它是空,而是講空有同時,空與有是一椿事。世人的觀念空與有是對立的,有不是空,空不是有。如說有就是空,空就是有,很難使人了解。般若講空,是即色之空,謂之真空,即空之色,稱為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因為色是四大組合的現象,空是般若真空理,法空是中道第一義空,絕不是偏空。本經五蘊皆空是主題,下面色不異空四句是註解。一切諸法, 世出世法,皆為一合相,皆是幻有,皆無自性。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佛)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tvb now,tvbnow,bttvb  G: H# t+ |( P! T
  此四句合起來看,即《心經》的四句話。佛所講的色、空、名、中道,皆說一椿事,我們不能領會,我們把這四項看作四件事情,不知佛說的是一樁事。色法如是,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細說之,把色換成受想行識就行了,受不為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其餘依此類推。 www3.tvboxnow.com, z, D+ j: {; F# z7 }8 _+ N
  第一句色不異空,空是真如、是自性、是本體,色是一切現象。現象是依真如本體變現出來的,體既不可得,相當然亦不可得,是從假入空,照了實性。第二句相反,空不異色,盡虛空,偏法界,一切現象均是由真如本體變現出來的,是從空出假,照了因緣。下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兩句是空假相即,說明它是一不是二。一法如是,法法如是,無一法例外。佛在《華嚴經》說:「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又說:「一毛孔中轉大法輪。」如色空不相即,性相不相即,如何可能有此奇妙現象。如此事實後,佛在經中所說種種不思議境界均可以接受。
作者: vcliew13    時間: 2011-4-12 01:12 PM

《般若經》所說五蘊皆空的總綱領與念佛求生淨土有重要關係。從前我在台中蓮社求學時,李老師對我說:念佛人多,往生者少。蓮社有二十多萬人,真正念佛往生者不過三五人而已。他說的非常保守。據我所知,台中念佛往生的人相當可觀,如果說每萬人中有三五人乃接近事實。但是這個比例仍然很小。何以念佛人多而往生者少?其關鍵就是看不破放不下。《般若經》能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故對經典不得不重視。我們的身心都不是真的,身體有老病死,剎那變化,均屬假有。心理方面,受想行識,念頭剎那生滅,我們都能體會到。保持念頭不失叫「三昧」,又叫「作定」。定功不過是一個念頭的相續相而已,定的境界有得必有失。世間四禪八定,非想非非想天能持久到八萬大劫,定功不失,而八萬大劫之後還會失掉。自性本定無生滅,沒有入定出定,如《楞嚴經》所說的「首楞嚴大定」。「性定」與「修定」完全不同,性定不是修來的,那一天照見五蘊皆空時,性定在即現前。我執若空,煩惱障沒了,法執若空,所知障沒了,自性本空自然現前。此話說起來容易,作起來可不容易,凡夫無始劫來,我執習氣非常重。古德說:理可頓悟,事須漸修。根性利、善根厚的人,在理論上可以接受,如果要把境界轉過來,還要有相當時間的修行。理與事是一不是二,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心中時時提起觀照功夫,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一切人事物皆是諸法空相,把自己無始劫來錯誤的見解思想,逐漸在般若智慧光明中淘汰的乾乾淨淨,這是真修行。《華嚴經》末後一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一個歷事練心真實修行的好榜樣。多思惟,多體會就能斷煩惱習氣,看破放下。然後對於彌陀的願行,才能肯真實的體會,決志求生淨土,這一生中自然能有成就。般若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極大的利益。
5 u1 s, m% M/ ]7 T% |www3.tvboxnow.com  五蘊的根源是重疊生起的,一念不覺把真如自性轉變為無明業識。這些話要仔細聽,不可思維想像,一想就錯了。例如說:今天陰天,太陽被雲層遮蓋著了。細心一想,太陽比地球大若干倍,焉能被雲層遮蓋。真如自性永遠不會變成無明業識。無明業識就是一念不覺,謂之無明本。真如自性起作用,在作用上帶上這個東西。如同眼能見,眼是自性,帶上眼鏡,仍然可以看到外面境界,眼睛透過眼鏡見到外面境相, 叫作無明業識,又叫第八識。眼鏡是否真正妨害了眼睛呢?並沒有。此中關係要搞清楚。一有識就是阿賴耶識,所以有行,一有行才有想,一有想才有受,一有受才有色,這是從五蘊上講,從八識上講,就是「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註 (一)。說法雖然不一樣,意思是一樣,同樣說出事實真像。世間人不了解,以為是有一個神明在那裡安排。他不曉得大自然的演變是有一定次序的,如人穿衣服,
! U1 K0 c. \$ `/ ]  Z  先穿內衣,再穿外衣。脫衣時先脫外衣,逐漸到內衣,次第不能錯亂。迷的時候先有無明,發展到粗相,回歸自性的時候,先由外面下手,先除色蘊,然後次第再除受想行識。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日常用功有很大幫助,對一切色法不執著,對自己的色身以及世界一切人物皆屬色法,均可放下。進一步受也能放下,不再追求享受,苦樂憂喜,能隨緣而不攀緣,隨順眾生,隨喜功德,心地平等。順境不起樂受,逆境不起苦受,受即放下了,其餘想行識依此類推。www3.tvboxnow.com& C4 N/ e  E3 x& L* {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4 t! X! f  R0 b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tvb now,tvbnow,bttvb: Y: a* }/ m7 e) W. D; g% \

/ b8 X7 q1 r# }' U+ B# J公仔箱論壇佛在本經將一切法歸納為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此段經文第一句諸法空相,諸法即包括此四大類。一切法都有一個共同的意義在,即不生不滅。生滅是現象而非事實,本無忽有曰生,現象消失為滅。若深入觀察,不過緣聚則生,緣散則滅之幻象而已。本經指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不生不滅的說法很難體會,若進一步解釋,只好舉個例。小朋友玩的積木,把它堆成一棟房子,其相宛在。再拆開來,房子沒有了。聰明人一看到這種現象就覺悟,相之有不是真有,其滅亦非真滅。因其本來沒有,緣聚不是真有,原本就不生,緣散之後,當然它也沒有滅。科學家觀察一切萬物,告訴我們物質不減,能力不滅,這與佛經所說一切法不生不滅非常接近。凡夫見一切法有生滅,執著在假相上,對於一切法之形成過程完全疏忽,於是墮落到生死輪迴。凡夫著有,無量劫來內心存有這種錯覺,牢不可破,對事實真相很難接受。佛不得已隨順俗諦而說,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本經是隨真諦而言,如來五眼圓明,觀察宇宙人生真相,為我們如實而說。整個般若之綱要,言簡義豐,與諸大乘經、《華嚴》、《法華》一樣圓滿。假如徹底了解經中之真實義,即不難認得無生法忍。註(二)
* Q3 B& _7 u& i6 |! R  「不垢不淨」,染著曰垢,離開污染謂之淨,此指四諦因緣,苦集滅道而言。「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凡夫流浪生死謂之垢,聖者斷盡見思,超越三界謂之淨。這是佛對於執著性空,厭離幻相的人而說的。說到實相理體,本自空寂,非可以染之使其垢,治之使其淨。雖被惡緣所遮蓋,而性本不垢,復為善緣所熏習而性未嘗淨。 tvb now,tvbnow,bttvb# B: e! u0 x. Y( M0 }% M% L+ B
  「不增不減」,乃對菩薩的開導。通常大乘法易於產生錯誤觀念,道力增長,煩惱減少,斷見思證四果羅漢,定慧增長,證得圓教初住,權教菩薩對於現象很認真執著。佛在此地告訴他們此現象亦非真實,所以說無智亦無得。智是修行功夫,大乘經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說明不增不減。我們常說:「菩提增長,煩惱減少。」這話好懂,何以說不增不減?我們說增減是從相上說的,佛說不增不減是從性上說的。性是空相,煩惱性是空相,菩提性也是空相。從性上說,並無增減、垢淨、生滅。從相上說,一切諸法有生有滅,有垢有淨,有增有減。 公仔箱論壇! S" S7 n4 O& y. }, b0 `+ p. v
  佛說:「隨流認得性」。這句話非常重要,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真性中的真相確實如佛所說,在真性中無凡聖、修證、因果這些事項,顯示般若之本體。禪家有一句話說的好:「諸見脫落,獨露真常。」就是這個境界。另外可以從一個比喻體會,真空實相如摩尼寶珠,當在本體,十二處十八界視為寶珠所現的光與色,因為能現許多不同光彩,所以為貴。寶珠之體是不變的。也不因色現而生,亦不因色不現而滅。其體如如不動,色相有生有滅,體無生滅。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意思完全相同。 tvb now,tvbnow,bttvb1 _6 L/ s- b. D' }2 e! }3 x
  本經一開始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不但無色,亦無受想行識,亦無十二處,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亦無十八界,十八界是眼界乃至意識界。這些都是法相,空是講法性,法性上無此等虛妄相。六祖在開悟時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又說:「本來無一物」,說明自性本體,清淨無為,諸佛與大菩薩所證的即是此事,凡夫之迷亦迷此事。蘊處界這些現象,迷了時候才有。為什麼有迷?為什麼迷了就有這些現象?此乃嚴肅問題。在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向世尊提出此一問題,世尊有很巧妙的答復,諸位如欲知其詳,請查閱《楞嚴經》第四卷經文。明瞭即開悟,否則仍在無明殼中。一定要自悟,如被別人說破,就把自己的悟門關閉了,以後很難開悟。所以真正善知識不會把問題說破,他會誘導你豁然大悟,此教學方法之善巧。
作者: vcliew13    時間: 2011-4-12 01:12 PM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此肯定的說,即等於此經所說:是故空中無色,無五蘊,無十二處十八界。相是有,性是無,性中既無,相有也不是真有,此關鍵之所在。以第一句作一說明,空中無色,即今天所講的物質,物質在感覺上是有,是假有、幻有、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如真有就有妨礙。細心觀察,不難得到真相。如真有,理與事,事與事,皆有妨礙。如看電影,銀幕是空的,什麼都沒有,雖然現出畫面,並無染著。 www3.tvboxnow.com9 r4 P0 T& z$ z) z
  性為銀幕,沒有生滅、染淨、增減,而畫面有生滅。明白之後,心地清淨,叫作開悟。心中不再有妄想、執著、取捨、得失,離開一切虛妄想執想執著,恢復自從的本體,自性是本來有的,所以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此即佛之知見,念佛人如明白這個道理入此知見,即是經上所說的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可知事實真相對念佛人說非常重要,若是明瞭就是明心見性。心是相,即諸法,諸法是心變的,阿賴耶變的。性即此地講的空,自性的本體。心是本體,心是作用,見性即明心了。明心見性之後,不再有妄想執著,凡聖的見解也都沒有了,說性說相,皆不可得,何況諸法,本來無一物,正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不起心,不動念,一切現象現前,清清楚楚,此人即是佛菩薩。有人說,既然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又何必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應即佛果地所證境界,根性利的人可以體會而不易證得。雖能體會而煩惱習氣未能劇斷,在一切境緣幻象中,還是會起心動念,仍有可能墮入輪迴。不但凡夫,連大菩薩都怕墮落,於是華嚴會上大菩薩們都發願求生西方,如此看來,焉能輕視淨土法門。tvb now,tvbnow,bttvb5 J# y1 o: D( M' U; i: ?* ^; g

6 H3 n  L+ _' _+ W0 Jtvb now,tvbnow,bttvb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5 Q8 f3 l# g* c# f  i7 {6 P9 ?7 L
7 ~' R- ]8 X) Y這一段說明世尊善巧的教學,前四句講十二因緣,末一句講四諦。十二因緣與四諦是佛教最根本的教義,說明生死輪迴之事實真相。十二因緣總共有十二條,謂之十二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條循環不息,形成三世輪迴現象。前二條屬過去世,無明是因,因無明而引起的一切作業是行。有過去之因緣才有今生之果報。從識到受,這五條是今生果報。十二因緣中所說的無明非大乘經中所說的根本無明,而是枝末無明。根本無明破了就成佛,枝末無明破了只能斷見思煩惱,證小乘辟支佛果。無明是迷惑,有錯誤思想見解,才有錯誤的行為。行即造業,造業必受報,受報必來投胎,投胎即是十二因緣第三個識,識俗稱靈魂。他來投胎,真正因緣是無明與行,父母屬增上緣,投胎要找有緣的父母,子女與父母之因緣不出四類,報恩、報仇,討債、還債,有這種恩怨債務才生在一家。投胎之後在一兩星期之內,什麼都說不上,給他一個名字叫名色,名是說他有精神,色是說他是物質,以父精母血為身體,此刻尚未長成人的形狀,世人謂之胎盤。在母腹中逐漸長大,眼耳鼻等逐漸形成,名為六入,即是胎兒。觸是的母體出生,與外面世界接觸。初生嬰兒二三歲以前,只有觸,沒有受。當其有苦樂憂喜的感受時即是受。有苦樂之感覺,必生愛憎,故受緣愛,有愛必為取捨,故愛緣取,因妄取故即成業有。此愛、取、有三條是今生的因,有今生之業因,必有來生之果報,故有緣生,生緣老死。此是十二因緣運行之過程。昔日農村兒童往往到七八歲時還能保持天真,只有觸而無受,覺得一切都是美好的。今天一兩歲的小孩即能察言觀色,已喪失了天真,很可憐。佛說投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引業,引導眾生到什麼地方投生,過去生中曾修五戒生人道,修十善生天堂。同樣是人而生活享受遭遇迥不相同,屬於滿業。最重要的是今世修行,對愛、取、特加防範,若先由愛上斷,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反過來叫「還滅論」,為何有老死,因有生,為何有生,因為行業,一項一項往上推,十二條中如有一項斷掉,輪迴就沒有了。我們今生能下手修行的只剩三條---愛、取、有,只要斷一個,六道輪迴就解決了。生死業因即是愛,愛不重不生娑婆。貪愛五欲六塵,貪愛名聞利養,什麼人能真正看得破放得下,就超越六道,永脫輪迴。如不能在愛上斷,在取上斷也行。對一切法不取不捨,不捨是順受,不取是不造業。隨緣了舊業,不更造新殃。至於從有上斷,只有諸大菩薩再來人,與眾生合光同塵。如眾所週知的濟公活佛,不拘小節,不守清規,不守戒律,好像愛取有都有,其實他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乃上上乘真實工夫。凡夫只能在愛取上下功夫,愛取有是無量劫來的習氣。今天初聞佛法,了解事實真相,而境界現前,毛病習氣又來了,見到順逆境界又生愛惡之心,貪瞋痴慢,自私自利,念頭一起來,要緊的是覺悟,用一句「阿彌陀佛」代替一切念頭就對了。 www3.tvboxnow.com- k0 l2 h3 b8 ?8 x+ ?' a
  四諦是「苦集滅道」,此四字亦說兩重因果。苦是現在果報,集是過去的業因,滅是修行人未來證得的果報,道是現在修學的因緣。簡言之,諦是確有其事,佛說三界皆苦,三苦八苦,此處不必細表,初學的人往往不以為然,因世間快樂事很多,為何說是苦呢?世間樂事可以變成苦,謂之壞苦,而苦事不會變成樂,可見樂不是真的。要緊的必須知道為什麼要來作人,輪轉六運。佛觀察的透徹,人生為酬業而來,造善業得福報,造惡業受苦果,這是事實真相。看他人享受,自己受罪,認為上帝佛菩薩不公平。存這種思想,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更造惡業,一定要對因果律深信不疑,改善自己的思想行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改造自己的命運,但這不是徹底解決之道。這樣作今生來世可能得大福報,但不能保證生生不造罪業,如福報享盡,惡報又現前,必墮三塗,要根本解決,必須超越輪迴。修道證果,果是滅,滅煩惱,滅妄想,滅執著,滅六道輪迴。在四諦中最重要的是修道,修出離生死輪迴之道。佛在經論中說了許多修行法門,門門皆可成佛。我們每人根性不同,迷悟、習氣、染污亦異,如選擇的法門不適合自己的根性,勉強去學,耗費精力而得不到效果。 ( Y# F% i: l/ r4 B5 K; v
  我們現在雖然對於般若經論有相當理解,切莫自滿,理雖頓悟,事須漸修,自己的毛病習氣能否斷除,在日常生活中,財色名食睡,見色聞聲,能否不動心,幻相現前,如有一絲毫愛惡之心,就不能出離三界。任何法門必須斷煩惱才能超越輪迴,唯念佛法門可以帶業發生,只要伏著煩惱,即可出離三界,伏比斷容易。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教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採用這個法門,可知選此法門乃真有智慧,是上上乘頂尖人物的選擇。修淨土法門,不但自己能成就,而且還要勸有緣的同參道友,在一生中圓滿完成佛道。 公仔箱論壇8 Z# ?/ ]1 T7 E1 ]0 }* I# Y
  佛說五蘊達因眾生迷色法輕,迷心法重。五蘊包括色法一、心法四、。十二處恰好相反,眼耳鼻舌身屬色法,色聲香味觸法屬色法,色法說十一條,意根屬心法只一條,這是對色迷的重,對心迷的輕的人說的。還有一種人,色心迷的都重,佛說十八界,六識是心法,六根中之意根是心法,其餘五根是色法,六塵是色法。在十八界中色法講了十一個,心法講了七個。佛說法是應機而說,活活潑潑,實無定法可說。
5 R6 H. d$ ]  G" C' k' T8 R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C3 G$ k$ p6 K$ ]1 U# n
無智亦無得。
作者: vcliew13    時間: 2011-4-12 01:13 PM

智是能觀之智,得是所證之理。無智是能觀之智不可得,無得是所證之理亦不可得。能觀是空,所觀之境界亦是空。此義很深,凡是熟讀楞嚴之人多少能體會其義。在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向世尊提出一個問題,即無明到底從那裡來的?世尊對他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註(三)。」一語道破。有智即無明之根本,如有能證之智,有所證之理,能所未亡,無明即不能斷絕,所以無智才是真智,無得才是真得,得的是究竟圓滿的自性,能證之智也沒有了。一切法自相皆空,能取所取,能證所證,俱不可得。佛說法是對治我們的毛病,因眾生執著一切法皆有,以為一切法相皆是真實。從此錯誤的觀點產生錯誤的想法與作法,即分別執著,有取捨得失,此皆屬空相。佛說空確是事實真相,並非假設,使我們了解事實之後,知道諸法空相,於一切法的幻想、分別、執著,便可一切放下,執有之病即可消除。但是空也不能執著,空也不存,此說到究竟處。智得也是緣生之法,亦為自性,亦不可得。下面經文顯示般若修學之大用。tvb now,tvbnow,bttvb& _2 C" g: _$ ~: i$ p* n/ L9 b1 \; n

6 X5 t- {6 c1 a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 F% X8 E" i/ gtvb now,tvbnow,bttvb
6 o' r% P' Y- n公仔箱論壇  「以無所得故」,此句總結前面所說,一切法相不可得,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切修學的方法四諦十二因緣,智與得均不可得,身心世界萬緣放下,妄情盡了,真就顯了。罣礙即牽掛,有我執起煩惱障,煩惱障障性,心不清淨,不自在,不解脫,造業輪轉。有法執起所知障,所知障障慧,不了自性,不達性相,縱然斷了見思,出三界,因有法執,也只能屈屬於小乘,不能成佛,所以障大涅槃謂之礙。一切眾生錯認了四大、六塵、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執著我見我所,於是才有六道輪迴。菩薩依究竟圓滿的智慧,即依般若波羅蜜多,看清楚事實,心中無有障礙,不再有妄想執著。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功夫又進一層。世間人最大的恐怖是生死,遠離恐怖即是了斷生死出三界。
0 g4 T+ p2 O' Iwww3.tvboxnow.com  生死輪迴之由來,一切經論中說之最詳。確因迷惑顛倒,造善惡因,感得三界果報。凡夫不知此事實真相,恐怖心時時即刻縈懷於心中。華嚴說恐怖有十八種之多,不必一一細表,般若經中說的很明白,離開我法二執即無有恐怖。遠離顛例,顛倒是無明、是錯亂。經中說四種顛倒,常樂我淨。凡夫不知世間無常,亦不知世間的樂是苦因。貪圖樂受自然生起三毒煩惱。樂不如苦,佛教我們以苦為師,在苦悶時,易於警覺,時刻想出離。著迷在愛欲中,愈迷愈深,難以自拔。凡失執著身體為我,不知其為四大假合,四大亦空不可得。凡夫身心都是污染,自己並不覺得。現在人心污染比從前不知道嚴重多少倍,心中充滿人我是非,貪瞋痴慢,此之謂顛倒。 , y4 Y- d$ n- V' U; B/ N5 u
  夢境是妄想變現出來的,其根源是五蘊,色蘊是堅固的妄想,受蘊是虛明的妄想,想蘊是融通的妄想,行蘊是幽隱的妄想,識蘊是巔倒的妄想。楞嚴卷十中說的很清楚。凡是有妄想的人皆有夢,夢的現象亦有種種不同。日有所思,夜必有夢。另一種是無始習氣,也有鬼神來扥夢的。
: t6 H* a/ P: ?% Y+ Q* o& @.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遠離顛倒夢想才能達到究竟涅槃,「究竟」是圓滿佛果所證,菩薩雖不圓滿而能分證。「涅槃」是梵語,最常見的譯作滅,四諦中苦集滅道之滅。滅是滅煩惱。小乘的涅槃是滅見思煩惱,不究竟,稱為「偏真涅槃」。大乘菩薩所證,不但見思斷了,塵沙斷了,無明也破掉幾分,稱為「究竟涅槃」。從初住到等覺有四十一個階級,品品分證,如來果地的大涅槃不是一下子得到的。此名詞又翻為圓寂,圓是圓滿,寂是清淨寂滅,見思、塵沙、無明都斷了。圓是性德圓滿開顯了,佛說圓教初住菩薩只破一品無明,其作用即與如來果地上相彷彿。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用「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的修學方法,證入圓教初住,即可隨類化身,在諸佛剎海,普度眾生,可知究竟涅槃有圓寂的意思。功德圓滿謂之大涅槃。菩薩依般若波羅蜜多的方法,從初住到等覺位,菩薩位已圓滿了。再往上去,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處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事實,菩薩依般若智慧能證到等覺,一切諸佛也是依般若智慧證到無上菩提,無怪乎佛說般若二十二年。
9 r: r1 C3 h* ^8 Atvb now,tvbnow,bttvb  佛法修學是戒定慧,般若是慧,常言說:「因戒生定,因定開慧」,般若要從定中得到,般若不在經裡,不在佛的言語中,亦不在思維想像中。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中給我們-個啟示,看經聽法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心緣是思想研究,不可想,一想就落到意識中。如不用心意識,就是自性起用,自性起用,般若才現前,此理很深。菩薩知道諸法空相,故能遠離妄想執著,以清淨心照見諸法實相,自然契入究竟涅槃。再進一步說,真正平等覺知諸法的真相,徹底究竟明瞭,這能明瞭的即是無上般若智慧。不得已說了這一個名詞,其實性相之中都沒有名言。不過用這些名相作一個引導,由此契入真實。故在因稱它為智,在果上稱它為覺。果達到極處,加一個「 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此為尊重不翻。正是無有一絲毫偏邪,等是與一切諸佛所證的平等,雙照二邊,轉八識成四智,證法空而悟真如。真是法性,如是法相。古德為了使人容易理解起見,常用金作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作真心,器比作法相。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一如,改稱真如,此諸佛如來真正清淨的覺悟。如此一切諸法的實相(真相)完全覺了,稱之為菩提。古德有一簡單解釋,完全了解(證悟)契入,證得真如、實際、法性的道理,可以說證得法界事實真相,佛為其建立一個名稱謂之菩提,此名相之由來。又說不可破壞,不可分別,謂之菩提。又說:法真如性,無顛倒性,亦謂之菩提。從種種解釋,體會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的精義,佛是以般若而證得佛果。由此可知般若精髓,解悟尚且不易,證悟更難。正因其難,所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作增上緣,叫我們到那裡去修學圓滿的般若波羅蜜多,若無圓滿智慧,如何能不退轉?定功尚且有退,唯有真實智慧才能達到不退轉,古德說的好,西方最殊勝的緣就是西方有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有他們關懷照顧,決定可以圓證大菩提。
. v) u- ^, c/ d: t. s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9 Q& W( _2 s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 f1 ]" g( z' Z  ~; O/ V4 Etvb now,tvbnow,bttvb/ \/ G: D5 }/ c6 S( J
此段經文從「故知般若波羅蜜多」至「是無等等咒」,是讚歎般若法至高無上,末後兩句是讚歎修學所得到的功德利益。佛菩薩都是依般若法門證得菩提涅槃,般若的功用實不可思議,無法稱說。最後以咒語來讚歎它,咒是願的意思,為四種陀羅尼之一。陀羅尼有總特之義,總一切法,持一切義,使善法不失,惡法不生。亦有明的意思,即光明智慧,能除一切障礙,能滅除五蓋註(四)。 tvb now,tvbnow,bttvb  e7 A; P; C1 y  |* [7 d  n
  咒又有密語之義,密不是秘密,佛法無秘密是神秘、是深密。佛在講經時有許多眾生,凡夫肉眼見不到,如天人、天龍八部以及鬼神,咒語中也有他們的語言。佛說經之後,通常以他們的語言,略說一遍,他們覺得有親切之感。咒又有真言義,能顯示說法實相,真實不虛。顯說不能叫真言,顯說一般人聽了之後,常用意識心分別想像,反而障礙真實意趣。密說就不會有這些副作用,因為聽不懂就不會思惟想像,反而容易得清淨心,超越一切戲論,見到諸法實相,因之稱為真言。陀羅尼又含四義: 9 |8 f8 z$ Y4 ^$ k6 S
  法、持所聞法,經無量時,永不忘失。
8 ~. S  Q3 L6 ^6 b. ^5 l& f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義、於諸法能分別邪正是非善惡,悉知無量意趣。 公仔箱論壇- C1 b, X  L) w$ s# j; l- G
  咒、總持咒願,神咒非常靈驗,總持無量義。有的能呼風喚雨,役使鬼神。現在有些失傳。與鬼神溝通,第一要誠,第二咒的音要正確。
- H2 b" I: X' [7 y+ T8 D9 ~www3.tvboxnow.com  忍、安忍,成就堅固的修行,於所聞法,得精進忍,不為境緣所動,讚不喜,罵不憎。
! S  m6 H/ f7 m"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大神是具足不可思議強大神祕的陀羅尼。能除一切障礙。障礙有三大類,見思、塵沙、無明。神咒有力量破除此三重障礙。大明是咒的別名,明是光明清淨。佛在楞嚴會上放頂上光明,光中化佛送出五會楞嚴神咒,以大光明破眾生無始劫來的痴闇,能照破無明,破除黑暗。無上是最殊勝,無等等是一切諸法都不能與它相比,把這個般若智慧讚歎到了極處。菩薩依它成就了究竟圓滿,三世諸佛依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可見四句讚歎非常恰當。就淨宗修學而言,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尃念阿彌陀佛」。仔細觀察,此一句佛號即是咒語,完全是梵文音譯,確實是大神咒,它有不可思議無比神力。過去灌頂大師說:凡夫常常想消除業障,業障深重的人,所有一切經法懺法都不能消掉時,念「阿彌陀佛」可以消掉,可知這一句佛號就是大神咒。
作者: vcliew13    時間: 2011-4-12 01:13 PM

楞嚴經上說,大勢至菩薩與五十二同倫,向佛自述往昔得道因緣。此五十二指菩薩的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上等覺、妙覺,共五十二位。換言之,大勢至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成佛道,就是用一個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簡單容易,直捷穩當。此一句佛號能斷見思煩惱,破塵沙無明,這不是大神咒是什麼?大勢至這一類的人物,就用一句佛號斷盡了四十一品無明圓成佛道,我們沒有一絲毫懷疑。隋唐時代諸大德們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法作一比較,公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一切經中之王。再將無量壽經與華嚴作比,認為無量壽經才是真正第一經。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才達到究竟圓滿。華嚴會上的法身大士們到最後如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修行的就不圓滿。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均是宣揚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它是華嚴的歸宿,一切法身大士的結局,與華嚴相比,就把華嚴比下去了。 * B8 e$ P4 U/ h2 g! i
  無量壽經有九種譯本,夏蓮居老居士擇其中最好的五種原譯本編成現在的無量壽經會集本。經文分四十八章,大家都知道在四十八章中以第六章為第一,詳細述說阿彌陀佛所發四十八願,介紹西方依正莊嚴。四十八願中以那一願為最重要呢?古大德幾乎公認第十八願為核心,第十八願說的是十念必生。重重比較,認清楚,六字洪名是無上法門,是整個佛法的精華,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無上神咒,其功效能除一切苦。 / |# ~# l- K7 d1 a% b4 n: l; t% y
  苦的種類很多,簡言之,有三苦、八苦。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八苦是苦苦的細說。八苦中生老病死,任何人均逃不過。身處有求不得苦,眾生有無盡的慾望,求不得就苦了。有愛離別苦,人、事、物、往往稱心如意的偏偏要分手離別。有怨憎會苦,不喜歡的人、事、物想離開,偏偏離不開。五陰熾盛苦就是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妄想分別執著,像猛火一樣的燒著,不會心靜。五陰熾盛是因、是造業,感受前面七種之苦。此處還有壞苦,一切色法物質會壞會變,是無常的。還有行苦,心中念念生滅不停。一切法歸納為色心二法。壞苦是對色法說的,行苦是對心法說的。 , n) G4 b6 S0 r5 Z* w) N9 U
  佛說戒定慧三學,戒學教我們克制,要一切忍耐,這是修學的基礎。功夫深一層即得定,定能伏煩惱,心中清淨平等,但還是不究竟。總目標是般若智慧,慧若開了,苦就滅了。佛說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定不能轉,慧能轉。般若智慧現前,能把無始劫來所有煩惱習氣轉化成大菩提。佛菩薩以此善巧方便度化眾生。無盡的智慧德能原來是由煩惱變化而來的,所以煩惱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與涅槃是一不是二。除苦除得這麼圓滿究竟,真實不虛。般若法門歸結到一句萬德洪名上,更顯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能持名號之人。不僅修念佛三眛,念佛三眛,諸經稱之三眛之王,實在這一句名號乃究竟圓滿的大般若。在無壽經中可找到證據,世尊對彌陀之稱讚,稱之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也是十方三世諸佛如來之讚歎。如此乃能肯定彌陀名號是「無上咒、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h1 @' Q9 K0 b7 E$ d- Xwww3.tvboxnow.com
& V4 J2 }; A8 d& Y5 {0 f公仔箱論壇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0 |" q4 }+ e4 A
; w4 F. n' @- Q5 s* y% p& c
  此段經又是結顯開密,本經共有二百六十個字,最後三十一個字是密說,前面是顯說。密說即佛門中常講的咒語。咒以不翻為原則,咒語有五不翻,這是唐朝玄奘大師譯場所立的規矩。 www3.tvboxnow.com0 D3 {# K. J2 F9 S- J5 T
  (一)咒語是佛的密語,只有佛明瞭,等覺以下菩薩均不知其義。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4 b- I& \& u/ g' G
  (二)咒語每字每句均有無量義。研究大乘經時,知道顯說的經文亦含無量義,法味無窮,久讀不厭,何況如來神咒。
$ C; P1 y9 Q0 ?5 a+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三)咒中有許多鬼神名號,佛呼喚鬼神令其保佑修行人,故咒中並不完全包括世間語言。 公仔箱論壇$ y4 [# m' C$ U8 x
  (四)咒亦為諸佛的密語,如軍中口令。誦咒無往不利,一定能得諸佛護念,龍天保佑。 ; |3 M# ]* c6 `
  (五)誦咒蒙諸佛如來不可思議神力加持。 公仔箱論壇7 s8 |6 N$ H+ H: i& ^  U
  有如此許多意義在其中,故玄奘大師以存其音不翻其義為準則。密為深奧難言之義,佛法中絕無秘密可言,凡是祕密必有不可告人之處,如果心地清淨,正大光明,那有秘密可言。佛法是深密,義理深,非淺根人而能理解,故稱為深密。因其為理太深,若非上根利智,即不對他說,不過有時也透露一點消息。
* @9 }) `9 C/ G9 B  o6 x0 i1 O( d/ ~公仔箱論壇www3.tvboxnow.com+ G1 |# [) U3 x4 K
經論中說到修持,勸大家謮誦為教法之一。讀誦時往往一面讀誦,一面思維經中意趣,如是則心不得清淨,思維想像研究探討都落在第六意識,決定障礙了開悟的門徑,很難成就三昧。自古以來解悟者多,證悟者少。證悟要由定慧契入,而老實人可由讀誦得到三昧,大開圓解。所以說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中人以下習氣很重的人,展開經本就會望文生義,此類根性的人讀經不如念咒,念咒不明其義,故不起分別妄想,容易得到三昧,此密法修學的殊勝處。 0 t8 h2 }4 p8 R, i4 l+ w5 @
  玄奘大師不翻密咒,我們也不必勉強解釋。古大德亦有解釋者,如前清灌頂法師在其楞嚴經註解中,對楞嚴咒有詳別的解說,密咒變為顯說,是否如法則不敢說,不過諸大德們仍以不解釋為宜。許多經典,顯說之後仍有密說,密說還是解說顯說中要義,不過言辭簡要,故又翻為總持。因此只要了解顯說就夠了,密是顯之密,顯是密之顯。咒語最重要的音要正確,所以密宗非常重視大師口傳。 tvb now,tvbnow,bttvb! C* H" l; E- m2 C+ T2 m5 @+ e* H; e4 R
  《心經》介紹到此地已圓滿。佛希望一切眾生快速圓成佛道,並不希望我們聞法之後,修三大阿僧祇劫,此並非佛之本願。世間為父母者,希望兒女經歷小、中、大學、研究所、博士班完成學業。也有父母希望兒女是天才兒童,不需要經歷這求學歷程,十三歲即得博士。佛菩薩對眾生亦如此,希望有上上乘人,不必經歷菩薩五十二個階級,在一生中即能成佛。這種人就是有念佛的根性。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無上神咒,不僅包括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亦都包括在內。所以它是第一神咒, 第一個大總持法門。盡虛空,遍法界,無論什麼根性眾生,週到彌陀名號, 沒有一個不得度。即使五逆十惡亦能得度。有人說佛既有如此大能,為什麼不把世間苦難之人一齊度脫?答案是這些苦難之人不肯接受佛的教誨,不能依教奉行,與佛無緣,佛不能度無緣之人,這個念佛法門是給善根、福德、因緣均已成熟之人修的。無量壽經上說,睹阿闍王子等聞佛介紹西方淨土,發願將來成佛亦如阿彌陀佛。此念頭在心裡,但未說出。佛有他心通,知道他的心意,告訴大家,過去生中阿闍王子曾供養四百億佛,聽到此法只生歡喜心,而未發心求生淨土。今天我們聞此法門即生信心,一心持名求生淨土,比阿闍王子的善根福德因緣多多了。知道西方世界確實殊勝,一心一意求往生,這個福德太大了。一往生即頓超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得到阿彌陀佛果地上的成就。佛號如非圓滿秘密神咒,如何能令業報深重的凡夫,在短短期中,盡伏無量業障,往生佛國。
! l) W! J7 K7 U! Z5 \" o- G5 \) O# u, \  佛教大德,教宗般若,行在彌陀者不少。民國以來一位是江味農居士,一生用四十年時間研究金剛經,完成了一部《金剛經講義》,《近代往生傳》有他的小傳。還有一位周止菴居士,也用四十年時間研究《心經》,寫成一部《般若心經詮注》,已印了許多版。這兩部書對於法相名詞的註解,至為詳備。過去李炳南老師在大專佛學講座,即採用《金剛經講義》作教材。尃心念佛,真正能得到般若真實智慧。顯說是叫我們開智慧,幫助滅煩惱障。密說是叫我們把分別、妄想放下,恢復清淨心,滅罪除障,是大福德。在修學中最怕妄想、執著。《楞嚴經》說:「知見立知,是無明本。」又說:「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一句佛號念到底,放下身心世界,大般若即現前。
作者: vcliew13    時間: 2011-4-12 01:14 PM

附注一:三細六粗在大乘起信論中說之最詳,其言曰:「依不覺故生三種相,與彼不覺相應不離。」這三種相是:一者無明業相,二者能見相,三者境界相。又說:「以有境界緣故,復生六種相。」這六種相是:一者智相,二者相續相,三者執取相,四者計名字相,五者起業相,六者業繫苦相。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c1 d$ x4 W* r' T, h2 e$ r" r$ q' J
此九種相亦可配合十二因緣:
2 I! P0 ^9 L9 g0 t. m( d% @www3.tvboxnow.com無明業相配無明與行 能見相配識
0 g0 \7 `7 j2 O+ n4 {( B公仔箱論壇境界相配名色六入  智相配觸 % e. d! C6 E+ Y% ]6 t% J1 A$ {- `
相續相配受         執取相配愛
+ T" S6 \8 Z2 D* Gwww3.tvboxnow.com計名字相配取       起業相配有
) U: p9 M& y2 \/ `* O- X, `公仔箱論壇業繫苦相配生與老死。 8 l! ~3 `$ e/ ~$ e1 O: B7 Z
欲如其詳,請讀大乘起信論。公仔箱論壇: K- ?! c. z: ]

: C$ H$ Q. v/ C8 Pwww3.tvboxnow.com附注二:忍字不只含有忍耐,還有忍可,安心順受之義。安於安住,謂其心不動,一心正受。忍又分三種:
) J  k1 d2 J; P. E! L, }生忍│忍受人事間的種種毀辱苦迫加害,不生瞋恨,遇拂逆事不著相,應作滅罪觀。 www3.tvboxnow.com' a( U7 `( @, ?( U  M! {
法忍│於非心法之寒熱風雨飢渴老病死等能忍而不惱怨。
8 A9 U1 `. @8 D& I/ F3 L' \1 f, Ltvb now,tvbnow,bttvb   於心法之瞋憂愁等諸煩惱能忍而不厭棄。又一解釋,吾人能遵照佛法實行,安心順受,無絲毫參差謂名法忍。 公仔箱論壇* b  B. Z# R$ t+ a% |7 D
無生法忍。修諸法本不生觀,而得妄念不起,其心已正受此法而不動,名曰無生法忍。大智度論曰:「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名無生忍。」www3.tvboxnow.com! m; B* f2 r8 d2 b& _

2 r' s/ Z* B5 t+ O+ U: e附注三:知見立知,即無明本。這兩句經文出自楞嚴經卷五。知見立知句中之兩個知字意義不同。第一個知字與見字連在一齊,知見是一個名詞,指六根之根性而言,或稱本覺,即性體本具的明照之性。下一個知字是知覺,乃向外逐物感覺思維之分別心。 公仔箱論壇$ C6 M4 {+ `" ]3 _# U, e
六根根性照物,尚未起分別時,寂然照了,不立妄知妄見,乃清淨真心,本覺常住,不隨分別,不隨動靜。一旦立知,即於剎那間為了分別,意識發生作用,生出我與我所,一切過患,隨之而來,乃是無明之本。 ( r, Z$ |& j* K3 P
附注(四)五蓋。佛學的名數。蓋有蓋覆之義,能蓋覆心性而不生善法,共有五種:
/ z& m' f& ?: f# o: R; R& M公仔箱論壇(一)貪欲蓋,執著五欲之境。 ' S; x; w; u$ m) j7 I) |7 N9 `
(二)瞋恚蓋、於違情之境,懷忿怒之心。
) ]) \- f! O2 W1 M. ^7 w(三)睡眠蓋、心昏身重,不得其用。
8 [3 k* Y* A3 R) p1 J7 ?, ^*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四)掉悔蓋,已作之事心生悔惱。
, ~8 u0 z1 N6 E  v8 u( k公仔箱論壇(五)疑法蓋、於法猶豫而無決斷。
2 W  h# I! p/ @" @4 ]7 r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Z3 O  A+ o+ e, k; Z
一九九四年四月記於美國西雅圖市
作者: siraxile    時間: 2011-6-20 05:32 PM

多谢指点~
作者: louie8518    時間: 2011-6-20 10:29 PM

所以,这贴我一定要回...
作者: sunmit    時間: 2011-6-21 09:06 AM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 ]6 d( T, f) ~- A
经书里面也说 等等啊
作者: hl198    時間: 2011-6-21 11:49 AM

学术性的东西看不懂
作者: ~~~~    時間: 2011-6-22 01:10 PM

學到好多嘢,多謝你
作者: lam1115    時間: 2011-7-5 02:24 AM

谢谢分享
作者: neweva    時間: 2011-7-6 11:54 AM

太長 睇得唔耐煩
作者: goldenma    時間: 2011-7-9 04:14 AM

多谢楼主分享 !!
作者: jermonk    時間: 2011-7-10 10:22 PM

learned a lot,,thank you!!!
作者: goldenma    時間: 2011-10-27 03:09 AM

多谢楼主分享!!
作者: heco1    時間: 2011-10-27 11:35 PM

雖然我識背, 但到今日終於 明白點解
作者: taktak525    時間: 2011-11-24 03:24 AM

gooooooooooooood
作者: RWw    時間: 2011-11-25 10:43 AM

學到好多嘢,多謝你
作者: 吴广德2010    時間: 2011-12-1 11:06 AM

怪唔得知宜家D和尚都要大学生了。。原来咁难理解嘅
作者: wong200956    時間: 2011-12-4 09:59 PM

學到好多嘢,多謝你~~
作者: vincent13    時間: 2011-12-5 09:32 AM

thank for sharing..
作者: charlene86    時間: 2011-12-6 10:06 PM

最爱‘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唔知大家点悌?
作者: shenngau    時間: 2011-12-7 10:24 PM

very good. thanks a lot.
作者: diksonyong    時間: 2011-12-11 10:24 AM

增廣見聞啊~~~
作者: gumgumtiger    時間: 2011-12-20 10:21 PM

好详细= =
作者: jerryk    時間: 2011-12-22 02:46 PM

看不太懂ㄟ...
作者: yeemail    時間: 2011-12-25 07:45 PM

不錯不錯的解說
作者: amacr    時間: 2012-6-22 06:50 PM

好复杂。。。
作者: kinlonlon    時間: 2012-6-23 02:34 AM

thank you for sharing
作者: etctve    時間: 2012-6-23 02:00 PM

這對初學者來說~真是佛緣呀~
作者: ttwen    時間: 2012-6-23 08:42 PM

建议兄台还是去把百法明门论和瑜伽师地论学去参悟下
作者: uu1988    時間: 2012-6-24 10:10 PM

thank you so much
作者: looleeka    時間: 2012-6-25 12:41 AM

學習了。多謝~
作者: sheungshui    時間: 2012-6-27 10:03 AM

1# cooljun007 9 A. y* R* o) ^- F5 o( l# V
thank you for explaining!
作者: dodolook169    時間: 2012-7-1 11:59 PM

人一人而來,一人而去,世間上的一切所有,也是不能帶來,也不能帶走,一直陪伴自己的,就只有自己的執著,這份執著卻把自己變得迷罔,從而出現貪慎痴,這些東西也需要和自己身邊的人,一起執行,從而互相成業障,而 ...www3.tvboxnow.com7 ^5 ]7 W' b7 ]6 ^1 x
mc3212006 發表於 2010-4-6 03:48 PM
# Y8 F. d9 o4 q0 P/ g/ q
有那麼一點負面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3.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