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灯柱系乜东东啊
lhy92725 發表於 2019-8-28 10:49 AM 智慧燈柱源於特區政府推動智慧城市的政策目標。2017年7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顧問研究報告出爐,初步提出智慧燈柱。同年10月,特首林鄭月娥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正式提出在選定的市區地點進行「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至12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正式公布,提出在4個市區地點,包括銅鑼灣/灣仔、中環/金鐘、尖沙咀及觀塘安裝約400支多功能智慧燈柱。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當時稱,燈柱將配備感應器、數據網絡和其他數碼設施,可收集各類型實時城市數據,包括天氣、環境、交通、人流等,以加強城市管理;另一方面為市民提供資訊和服務,例如用Wi-Fi及未來的5G網絡,地區資訊等。按照政府計劃,觀塘正是首階段試點,約50支智慧燈柱定於2019年中之前陸續啟用。
行政角度而言,燈柱是較常見的社區設施,增強燈柱的功能,提供更多服務,確實有助推動智慧城市發展。而利用燈柱加強管理社區,也可協助執法部門處理違例泊車、非法傾倒廢料等問題。舉個例說,如果這類科技運用得宜,誰人亂泊車阻塞道路、誰人亂倒垃圾污染環境,都逃不過智慧燈柱的「法眼」,治理這些令人討厭的社區毒瘤之餘,也大大減低政府的執法成本。
不過,由於智慧燈柱裝有鏡頭,市民會擔心政府取得市民的行蹤等資料後的用途;又例如燈柱採用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由於同樣會被應用於新的身份證上,民間也擔心燈柱可識別自己身份及行經地點;較早前有網民更引述一則新聞片段,懷疑智慧燈柱具有人臉辨識功能,當然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事後極速否認。
「1984式社會」惹恐懼 外國有類似例子
對於類似的智能科技帶來的私隱疑慮,過往不少香港人會感到「離身」,例如內地不少城市廣設各種「智能」城市管理設備,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城市的治安管理,有時某某明星開演唱會時,監控鏡頭辨識出觀演的通輯犯的「趣聞」時有所聞。
但當類似智能設備開始在香港鋪設,開始有人聯想到,智慧燈柱會否以管理為名,收集市民日常出行的數據,導致政府甚至比當事人更加熟悉自己的生活習慣?再進一步地,香港作為大灣區一部分,這個系統日後會否接通內地的社會信用系統,令香港變成「監控城市」,類似小說《1984》中,「老大哥在看著你」的情況?
在海外,這類智能科技與私隱之間的矛盾,同樣引起過爭議。例如美國三藩市,該處匯聚不少科技專才,社會對智能科技接受程度照理相當高。不過當地監督委員會今年5月通過《反監控條例》,禁止該市政府部門包括警方使用人臉辨識技術,成為全美首例。提出該議案的委員Aaron Peskin認為應以保護私隱為先:「我們支持改善治安,但大家都不想活在一個警察國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