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乳是給小孩子喝的,大人不需要喝?其實這觀唸錯得離譜!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高達9成以上的成年人鈣攝取不足。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博士強調,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喜愛大啖肉食,喝啤酒、可樂,特別容易缺鈣,建議每天喝1.5至2杯鮮乳,全素者則可喝豆漿加黑芝麻,日常補充足夠的鈣質存骨本,再加上適當的日照及負重運動,能夠有效預防骨鬆提早報到。
( B1 E) j) F1 W1 f9 E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X# e% _2 {# {
鈣質很重要 從小到老都需要" x! u+ z1 n# k c% n$ V9 U" O3 ~# n5 E
. r8 V. S" d# P5 i*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鈣質對人體非常重要,是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吳映蓉博士表示,人從出生到年老都需要鈣質,不只小孩長高、腦部發展要補鈣,包括身體的正常機能運作,如腦部神經傳導、肌肉收縮,也都需要鈣質幫助,尤其老化疾病骨質疏鬆症,更與缺鈣大有關係,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生命安全。
8 G J) c% p% p7 i公仔箱論壇
" o$ v/ A, c- B" z8 @2 _( Bwww3.tvboxnow.com高磷高鈉飲食 鈣質吸收率低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G( C( m& [; Z% X( L
www3.tvboxnow.com+ a* N8 s4 q# f7 O% o1 V
許多人以為小孩才需要喝鮮乳,大人不喝咖啡、濃茶等咖啡因飲品就不會缺鈣;吳映蓉博士指出,鈣質不只是小孩成長期間需要,現代人有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是干擾鈣質吸收的因素,如外食族多肉少菜、偏好重鹹口味,或是愛喝汽水、啤酒等,其實肉類、碳酸飲料都含有高磷,而鈉攝取過多也會阻礙鈣質吸收,導致鈣質攝取不足及加速流失,降低鈣吸收效率。
3 n! C) |8 C O9 W( L9 `;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S$ r& E2 ^5 o!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鈣質最佳食物來源 喝鮮乳補鈣最聰明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x% B& F6 _) X& {- u$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r& W3 W3 l7 ^
忙碌上班族要改變飲食習慣很不容易,又該如何正確補鈣呢?吳映蓉博士強調,國人的飲食習慣普遍缺鈣,要補到足夠的鈣,就要多選擇高鈣食物,而每天喝1.5至2杯的鮮乳是補鈣最聰明的方式(每杯約240cc),不但鈣質密度高,人體吸收率也好,稱得上是補充鈣質的最佳食物來源,營養學者更將乳品類列為6大類食物之一。
& m1 t0 Z7 k8 c5 K. |+ |公仔箱論壇
% q5 [* i9 d+ R: b' }# W!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早餐配鮮乳不易餓 課業工作健康加分
$ q$ l% l* k1 Y' ^公仔箱論壇
2 j& P6 _# r7 _" r5 i6 Y+ c根據國外研究指出,早餐含有愈多的優質蛋白質,可使人思考敏銳、反應靈活,提高學習及工作效率,還能增加飽足感。吳映蓉博士表示,早餐喝鮮乳有一舉兩得的好處,除了補充鈣質外,同時攝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優質蛋白質,提供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合成需要的來源,建議小孩、大人都養成早餐喝鮮乳的習慣,讓課業、工作表現及健康跟著加分,並記得選擇精選乳源,層層用心把關的鮮乳。公仔箱論壇( \- P& F5 D6 `8 L
H/ l$ j9 L- a( N$ P/ G1 @2 E& vtvb now,tvbnow,bttvb日曬運動蔬菜睡眠 每樣都不可少
7 D& s& O, _& ~- \4 j0 f4 u; i/ ptvb now,tvbnow,bttvbwww3.tvboxnow.com& O6 D) ?8 l" R. F4 n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每日鈣攝取建議量,成人為1000毫克。吳映蓉博士強調,存「骨力」、防止骨質加速流失,要從年輕開始,以免老了才要補充鈣質就來不及了。她建議,各年齡層每天都要攝取足夠的鈣質,還要記得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促進腸道鈣質吸收,也要多吃富含維生素K的綠色蔬菜,讓鈣質沉積成骨質,加上適度的負重運動,如跑步、健走,以及充足的睡眠都相當重要。
# J7 g/ H7 r2 O8 m
: y$ j. v' J f( Q5 f( Ewww3.tvboxnow.com(轉載於華人健康網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