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潔癖小朋友

當我們從小教導孩子需要保持衞生,而學校的老師每天都嚷着孩子要洗手時,你有沒有發覺身邊有些小朋友完全跟從長輩的指示,而且會將此訊息「發揚光大」。例如,在畫畫時,只要手指沾了一點顏料,孩子便嚷着要洗手:在街上,永遠不會去公眾廁所;去到別人家中,因嫌別人地板不乾淨而不願赤腳;如果吃飯時桌子有菜汁,就要求媽媽馬上擦乾淨。這樣除了弄得父母很尷尬外,還會令身邊的人透不過氣。這孩子是否患有成人的「潔癖症」呢?
8 k& \" ~# x9 {, U5 r+ Fwww3.tvboxnow.com
4 I- D7 `: N5 L- e8 N/ M公仔箱論壇情況應該不是如此。我們稱這是一種「觸覺防禦」。孩子對觸覺刺激有過度強烈的反應。就如過敏症一樣,孩子對一些無害、無刺激性的東西辨別為有害,所以令孩子避之則吉。造成這情況的原因有二:天生遺傳的原因;以及因自小被父母灌輸「清潔」的概念。無論是哪一種原因,我們有機會透過行為方法去改正。公仔箱論壇' X& O; e& X+ O# d. a/ ]/ B) \6 I1 S/ a

: P7 J$ U( s! [$ e公仔箱論壇1.正向訊息:首先,父母和長輩需要除去自己口中常用的負面詞語,例如「不乾淨」、「臭臭」、「濕濕」。並且不要連接上「不要碰」、「快洗手」、「有菌」等行動詞語。否則會將少許「不正常」的東西便會令孩子聯想到碰也不要碰的結果。2.多樣選擇:有些父母會為孩子選擇最好的生活物件,例如只穿純棉衣服、只穿有厚墊的鞋子、只用有氣墊的背包。結果是孩子什麼也要選擇某一、兩種的物件,並且不願接受新事件。3.誘導改善:教導孩子可以輕輕接觸新事物、身體可以慢慢感受真物件的外形和表面等,又或者在畫畫前先請孩子要下課才可以去洗手。循序漸進是可行的方法。4.改變說法:當孩子說出「怕怕」、「污糟」等詞語,父母可以教導孩子說:「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叫我們幫你拿走」、「手碰到顏料是證明你有努力畫畫,之後我陪你清潔。」
- d' O4 R# Q5 q  V& o8 O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P$ B0 Q; u3 p) I* C# A& P/ [
簡單來就,我們必須在行為上逐漸讓孩子明白,世界沒有非常壞的東西,但是孩子好好接觸,它不會傷害到你的。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